欢迎来到专业的微胜文档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微胜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4篇

日期:2022-09-16 12:55:02 来源: 网友投稿

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4篇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 1青原区新桥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经验材料 青原区新桥小学地处红色故土——青原区渼陂西路2号青原大道旁与华拓国际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4篇,供大家参考。

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4篇

篇一: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

青原区新桥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经验材料

  青原区新桥小学地处红色故土——青原区渼陂西路 2 号青原大道旁与华拓国际大酒店相邻距海关大楼不足一华里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有花有草环境优美教室里宽敞明亮经过师生们的精心打扮很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现有 12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435 人其中女195人 毕业班学生数 56 人上一学年毕业生数 82 人招生数 96 人教职工 30 人其中本科 5 人专科 23 人中专及以下 2 人学历均已达标均已取得教师资格证和继续教育证书获小教高级职称 24 人学校占地面积 6409m2生均面积 14.83 m2校舍建筑面积 1410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26 m2其中教学辅助用房 1094m2行政办公用房 85m2生活用房 311m2建有多媒体教室五个音体美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学校网络监控室等功能室各一个。

 青原区新桥小学始建于1958年秋 最初校址在河东新桥邹家村祠堂内。该校前身原为新桥社办小学直属教育部门管理开设一至三年级共三个班。一九六五年秋因学校调整上级将新桥小学撤并到河东金竹小学现为井大附中所在地 该校设臵一至六年级共六个班其生源来自新桥、金竹、邓家等大队。一直到一九七八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每个大队都必须创办一所完小。因此在一九七八年秋新的新桥小学正式开学了校址在新桥邹家祠堂对面开设一至五年级共五个班校名更名为河东新桥小学新桥大队所有小学学生源都回归该校就读。该校舍因风吹雨打破损严重逐渐成为危房为确保师生安全经乡政府领导协调学校于一

 2 九九 0 年秋搬迁在现新桥社区蒋家村小组的一个仓库内上学校名不变新校舍选址在青原大道西侧现华拓大酒店对面渼陂西路 2 号。一九九五年秋新校舍建成一九九六年春学校顺利搬迁到新址校名依旧共五个年级。2009 年秋该校划归区教体局直接管辖学校更名为青原区新桥小学。

 在 2001 年成立青原区之前新桥小学仅有教师 13 名学生 154 人教学质量偏差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特色贫乏借助青原区成立的春风该校狠抓教学质量 “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德育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坚持发展为主题从常规着手从细节入手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位教师领略教书育人的乐趣。坚持“德育为首树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办学思路以“创文明之学做诚信之人”为校训。逐渐形成了“严谨、诚信、和谐、文明”的校风 “团结、敬业、求精、进取”的教风和“诚信、刻苦、求索、创新”的学风。

 从 2003 年起三年级以上年级开设了英语课。自 2001 年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河东街道乃至全区一直名列前茅教师在各级各类举办的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刘爱民教师于 2004 年获省级小学教师自然课上课二等奖刘爱民、欧阳淑清两名教师获市级上课一等奖陈艳艳老师、匡爱珍老师、王翠华三名教师获市级上课二等奖周辉、李海兰、何红兰三名教师获区级上课比赛一等奖老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 余篇获奖论文 50 余篇。2006 年周辉老师荣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何红兰老师、周妍老师、周辉老师、陈艳艳老师都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

 3 陈艳艳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胡卫泽、周辉、宋春梅、陈艳艳、万小蓉等多人次荣获区级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学校的体育工作颇具特色02 年、04 年、06 年在全街道运动会上连续三届蝉联总分第一名并向上一级学校输送若干名优秀运动员。2010 年、2011 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区中小学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的骄人成绩。

 由于学校教学质量过硬办学特色突出学校管理严格颇受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至 2001 年起每年以 100 余名的学生递增。在 2005年春季在校生达到 546 人教师 25 名后由于青原区实验小学的成立划拨走了 200 余名学生但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9年翻开了我校发展史上的极为重要的一页。

 从这一年的 8月份起我校由原来的街道管理上升为区教体局直管这为我校提升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和家长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校努力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进一步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长为志”的办学氛围。

 一是致力于育人环境的优化。

 近三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致力于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和优化。2006 年在华拓大酒店的捐助下和市政府实施学校“旱厕改水厕”工程我校将困扰多年的又脏又臭的老厕所改成了四层都有的方便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新建了厨房改建了多媒体教室。2008 年下半年为响应“一大四小”工程我校按照市区有关要求对我校校园重新进行了规划投入 3万多元种上了樟树、杜英、桂花、银杏、茶梅等名贵大小乔木 1000 余株。2009 年上半年又投入七万余元铺设了彩砖新修了车棚下半年再建了

 4 文化长廊、整修绿化带添臵各种多媒体器材和教学设备2010 年暑期将教学楼进行了整修更换了铝合金门窗等为师生创建一个更加优化、更加宜人的育人环境。2011 年又投资十余万元新修了跑道、文化墙装修了小功能室。

 二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求每个学生一根跳绳、一个毽子、一副球拍坚持两操一课使自我锻炼成为学生的习惯。1、倡导生动多样发展持续弘扬办学特色。2、以文明学校创建和巩固为载体提高师生文明程度切实抓好师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一班一品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切实抓好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师生的文明度。

 三是夯实基础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校的工作目标学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学校历来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 在学校的倡导下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广大教师自觉自动地投身到教研活动中来积极地做实践者和反思者做研究型、智慧型教师。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备课组为核心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百校千课活动进一步突出课堂的开放特征着力变革学习方式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

 5 规律积极倡导“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的学习理念积极创造高效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浓厚的兴趣、开放的氛围。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创新“教育发展年”建设为抓手坚持以教研为先导提高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以质量为生命线以管理做保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教学模式的课堂进行更深入的研讨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以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教研活动是追求课堂效率的活动很自然地牵涉到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因此该校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进行新课标学习聆听优秀教师的好经验、方法等进行课堂教研活动互相听课并进行研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们领悟到了上课是一种生活是一项充满情趣又是富有生机的活动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够在行动上融合理论、深化理论。

 纵观已开展的教研活动既扎扎实实又有改革与创新从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们的工作成绩上来看学校教研组正在成长。其中语文教研组2010 年荣获区优秀教研组称号。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 分钟要质量”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构建、

 6 创设高效课堂。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做到有生命性、生成性、全体性、全面性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而这些学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有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信念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1建立学困生档案根据考试成绩和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学困生名单掌握他们的各种信息明确学困生、优缺点和知识能力缺陷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建立档案。

 2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经常与学困生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最后一名学生进步了整体质量自然水涨船高。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

 7 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对一些典型题目和学生易错题摘记在本子上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四是重视教师师德师能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要立足岗位练兵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 、加强教风师德建设教风师德建设关系到学校学风、校风的建设要通过学习和教育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形成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踏实肯干、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

 2 、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①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理念课题研究交流、基本功培训等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

 ②建立健全教师的外出学习制度。教师外出学习要保证人员、时间、资金到位外出学习的老师要以汇报课或主题讲座的形式汇报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讨论提高和推广学习效果。

 ③建立教师读书制度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教师每人都必须订阅一份有关教育教学报纸、杂志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摘录以便在集中学习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50 岁以下的教师每学年须摘录一本读书学习笔记。

 3 、拜师学艺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①教学经验少的教师必须与本校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签定结对协议书明确师徒的相应职责。

 ②走出去让骨干教师有更多更好的学习提升机会。

 ③请进来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引领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

 8 有机会触摸教育教学最前沿让更多的教师接受新理念从而转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4 、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袋 为了对全体教师实行多元管理 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应为每位教师建立档案袋档案袋中须包括如下内容 ①教师基本信息各人专业发展计划书明确每年在专业上的努力方向 。

 ②论文、案例交流材料等公开课相关材料。

 ③专业学习材料包括听课本、学习笔记、培训笔记等。

 ④承担课题研究的有关方案、阶段性成果、总结材料。

 ⑤教师个人业务比赛有关获奖证书及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奖情况。

 ⑥教师教学常规检查情况表。

 学校教师业务档案不但为学校提供了教师评价的依据而且也便于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和改进。

 5 、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平时要加强常规检查、随堂听课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方法一听听课堂教学 、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 、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 、四总结提高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其优点指出其问题以加以改进和提高 。

 五是突出特色教育塑造学校品牌和形象。

 培养“合格+特色”的学生是时代赋予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任。我校将

 9 “走特色教育之路开艺术教育之花”定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突破口紧握素质教育的主线沿着“全面发展争创特色”的改革思路坚持艺术特长展示与学生艺术素养综合提高有机结合。艺术课堂教学与课余特长培养有机结合学校集中教育与校外家长送培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将有特长的教师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学校特色教育走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的良性发展轨道...

篇二: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

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经学校研究,我们确立了“爱他人帮别人快乐无穷”这一课题。现将此德育课题的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教育内容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不断探讨社区教育的新问题、新内容和新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讲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假日小队、“五小”、“手拉手”等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和自律等五自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主动同情、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遵守社会规范、遵守道德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

 2、坚持开展“五爱”、“五心”教育。

 3、坚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4、坚持开展环保教育。

 5、坚持开展法制、国防、崇尚科学和远离毒品等主题教育

 二、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教育虽不是什么新课题,许多人对他有一定印象和感性认

 识,但了解的往往只是一些皮毛,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真正理解其内涵,在思想上、观念上明确社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的,恐怕也是只少数。社区与学校的结合教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为此,必须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宣传,求得社会、家长等认同与支持。

 三、加强队伍建设

 社区与学校的结合应该是人人相关的教育,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也都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大家既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为教育创设良好环境的义务。为此,必须呼吁各级政府、社区专门组织、街道、居委会、学校及各辖区单位都应建立或加入社区教育委员会,挑选和培养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同志负责社区教育工作。选拔人员时还要注意年龄、性别等结构比例,使之成为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高素质队伍。对假日小队的指导教师与家长辅导员必须认真选拔,既要具有奉献精神,又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加强制度管理

 要搞好社区与学校的结合教育,还需要建立“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管理、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学校制订并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大型活动安全制度”、“假日小队活动制度”、“突发卫生事件预案”、“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优秀班级评比制度”、“优秀学生评比制度”和“星级学生评比办法”等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

  五、加强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1、加强假日小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以假日小分队形式开展的社区实践活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假日小队成员应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资源点轮流作为活动地点。可以自主组建小分队,自主聘请家长或社区人士任指导老师,自己取队名,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联系活动场所、准备活动器材,自己解决活动经费,自己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班主任担任场外指导,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2、加强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

 邀请社会上各方面的一些知名人士进行“远离毒品”、“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好教育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

 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社区教育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

 具体方式: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评估、调查问卷、实际操作、活动记录等。

  4、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人士的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档案袋、评语、活动记录、推荐与评论等。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构建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和谐关系,培养了学生自学、自理 、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优良品质,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局面的形成。

篇三: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是五育并举,还是德育为首,四育并举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 ——班主任工作案例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生欲成才,得先成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教育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才能称之谓人才。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对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

 我们要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这都不为过,然而如果我们的一切发展都以道德的流失为代价,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社会在呼唤德育,学校在呼唤德育,孩子在呼唤德育,德育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了。我们只有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才能真正唤醒孩子的美好心灵。德育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

 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德育渗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中国梦”的灌输。

 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要求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和学生年龄特点,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地理教师可通过组织学习祖国美好河山、江河湖泊、矿藏资源等内容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人生观;计算机专业课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教学生健康上网、上健康网,绝不成天沉迷于虚无漂渺的网络世界;数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育课要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

 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从小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艺术的多角度性、多层次性和多色调性非常重要。教师应在教学中从挖掘学生心灵美的因素出发,借助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的美育材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和熏陶。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可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尤其是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如:(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东晋时祖迪“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

 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再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原海波平。”(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历史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各学科联合互动,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

 今后,学校一定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围绕学校工作重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五路并进”的原则。即:在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班级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五路并进,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各科教师都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要不断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形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级德育队伍,充实德育力量,组建校长室——

 政教处——年级组、各班主任”和“学支部——共青团——学生会”两支专职德育机构,建设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中愉快地接受各种教育,其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是五育并举,还是德育为首,四育并举

 近一个阶段,但凡谈全面发展,大多用“五育并举”来表述。细致玩味、咀嚼“五育并举”这个词汇,不禁疑窦丛生。

 一般认为,“五育并举”这种说法首先是由教育思想家蔡元培提出的,“五育”是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的发展价值相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019 年 6 月 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里的“五育”指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并举”一词的意思是“同时举办、同时举起、同时列举”,出自毛泽东的《做革命的促进派》:“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并举”的对象间不分主次,地位平等。那么,“五育并举”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不分主次,地位平等的吗?显然不是!

 人们对“德育为首”的说法恐怕并不陌生,也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但是,如果问“德育为首”的“首”应该如何理解呢?恐怕又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回答出来的。大多数人会认为, “首”不就是“第一”吗,“德育为首”就是“五育”之中“德育”排

 在第一位嘛,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首”的本义是“头”,“头”是“脑袋”,是位置居最高、功效最重要,掌管着生物体神经中枢的“统帅”“灵魂”和“思想”。“德育”这个“统帅”,统帅谁?显然是统帅“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也就是“德育为首,四育并举”才是比较确切的说法。

 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纵向排队站位的角度看,“德育为首”的“德育”不是仅仅排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第一位这么简单,因为排在第一位是看不见后边群众的,是领导不了后边群众的。那么“德育”要站在什么位置最合适呢?笔者认为,“德育”横向站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面前最合适。“德育”横向站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面前,可以聚集“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注意力和精气神,让“德育”时刻注视它们的动态,时刻向它们发出号令,以指挥、调节它们的行动,这时的“德育”是首长。当“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四位干将目视“德育”这位德高望重的首长时,应该是毕恭毕敬、惟命是从。用下边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许更直观、更贴切、更清楚明白。

 为什么“德育”能成为首长,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德育为首”呢? 其一是因为“德育为首,四育并举”就是“德育”是“脑袋”,是“灵魂”;“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四肢”。缺了

 一“肢”可成活,缺了“脑袋”就没命。一个人缺了“德”,即使“四肢”发达也没有任何意义,更派不上用场,甚至可以说缺了“德”,“四肢”越发达,对社会危害则越大。

 其二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道德的产物,中国的教育史其实就是道德的教育史,尤其是儒家教育更是如此。从孔子用“仁”来界定人,到孟子的“仁义礼智”,到后来宋儒提出的“不识一字,也要堂堂做一个人”,再到后来百姓耳熟能详的“要做事,先做人”,“德”始终是中国教育的主旋律。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 年 8 月-1704 年 10 月)倡导“三育学说”明确地把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部分,并强调“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是国外提出“德育为首”思想的比较早且比较具体明确的例子。

 2006 年 9 月 1 日我国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德育为首”是党和国家治国安邦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本来就是动物,而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基本特征是人具有社会的特性,这个社会特性的外在表现就是品德,没有人的品德就没有人类社会。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 ——班主任工作案例 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力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实例,谈几点做法。

 案例(一)师生共同成长 也许在你激情洋溢的课堂上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你正用双眼寻找着学生的共鸣,却突然在某位学生那里瞬间冻结,他看着你,眼神却很迷茫。吴同学就是这样的学生,当其他孩子们已经能用量角器熟练的量角的时候,他还不知道量角器怎样放,每每留学生单独辅导,一定会有他,从此他成为我特别“关注”的学生之一。我尝试各种方法提高他的数学成绩,提问、沟通、辅导……甚至批评,但始终没有成效,让我头痛极了。

 一次,在与家长沟通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除了知道吴同学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外,其它我一无所知道……作为教师的我犯了最大的错误-----只重视学生的学习。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通过多次与家长沟通,了解到许多吴同学在家中的生活和在学校的其它情况。并且通过随时对其进行观察,使我了解到吴同学是个单纯、懂事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极差,在家中一切琐事都有父母打理。

 四年级的学生了,刚学系鞋带,早晨还要妈妈帮忙穿衣服……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父母的过度呵护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对症下药。首先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并且达成共识,从吴同学的生活、学习两方面入手,培养其自理、自立、自主能力。果然,吴同学有了变化,上课时眼睛明亮了,下课后桌面总是整整齐齐,成绩也不断提高,我为学生的转变感到欣慰。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着自己!

 案例(二)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恒心 在我所执教的四年级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并不因为他做了什么奇怪的事,而是他别于其他孩子的懂事和成熟,从第一天上课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陈同学,他每天负责督促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的卫生,平时话不多,老师安排的事,总能做得有模有样;语文成绩不错,但数学却是倒数的。...

篇四: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

小学办学经验材料 — 立足校情寻求突破爱心教育提升品质

 XX 市 某某 小学

 近几年,西街小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凝聚教师教育情怀,提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迅速从一所薄弱学校跃升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一所老百姓放心的学校。

  一、确立爱心理念,营造爱心文化

  西街小学是在 2008 年“5.12”地震以后,由临邛镇南街二小和西街小学合并组建而成,在板房过渡一年以后,于2009 年 9 月迁入现址。这里是一所老学校,有 77 年的办学历史,最早是由国民革命军师长邓和[字蜀才]创办的蜀才学校,合校之前是临邛中学校址。这里又是一所新学校,新的西街小学开始了它的办学历程。

  合校前的两所学校是薄弱学校。前身都是民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当时在校学生 1000 人左右,大都来自城乡结合部,不少的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理孩子。学校教育

 质量一直徘徊在全市中游,办学特色不明显,艺术教育和学生活动零散不成体系。尽管实行划片招生,城区部分家长总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另外两所学校读书, 6 个班的招生计划,只能招收三个班的学生。当时的西小,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举步维艰。

  思路决定出路。西小领导班子结合校情,努力寻找突破口,打破发展瓶颈。最终找到了“爱心教育”这一最朴素、最本真、最有效的灵丹妙药,确立了“爱心育人,育人爱心”这一办学理念, “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办学目标,以温情管理“凝聚”人心,以校本研修“整合”资源,以办学质量“提升”品质,形成了全校团结和谐、敬业奉献的工作氛围,学校步入发展和进步的快车道,被评为四川省文明单位、成都市新优质学校。

  学校文化主题的确立,源于西小校园里的一棵树,它是由两棵树合抱在一起,共生共荣,就像南二和西小两所学校的合并,又像是老师牵着学生的手一起进步,更像学生和学生肩并肩共同成长。合并之初的西小,教师来自于不同的学校,老师之间还心存芥蒂,互不认同,;老师们还存在一些小团体,个别教师对同事、家长、学生缺乏尊重,。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一度关系紧张。针对这种仁爱和融合精神缺失的现状,我校把“爱心教育”作为全校师生的精神追求,努力把 “爱”书写在美丽的校园,烙印在

 师生心中,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上。

  所以,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爱”的主线,先后建成了“爱心”树景观雕塑、“爱心教育”主题墙、“师生情”浮雕,敬老孝亲广场、润泽园、爱心水景雕塑等文化景观。教学用房均以“爱”字命名,班级展示牌的形状也是“两颗紧紧靠在一起的爱心”。爱心教育理念的外显文化进一步呈现。师生一走进学校,就会感受到爱心教育的文化熏陶。

  二、爱心凝聚人心,民主促进和谐

  一所学校,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只要校长能把人心聚在一起,教师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我校领导班子抛弃长官意识,认真为教师服好务,经常和教师交心谈心,生日、教师节等节日设计温馨独特的慰问方式,教师有病有痛主动看望,家有红白喜事到位关心,教师退休举行欢送仪式,工会每期开展团队活动,尽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大事小情让教师知晓,财务支出向教师公布。这一切,让老师们感觉自己受到了足够的关心和尊重。

  同时,校长还经常用为教师做专题谈话的方式,如《团队的力量》、《我们在集体中比什么》、《爱心教育的几个层次》、《师爱的真情》、《西小有什么?缺什么?怎么做?》、《一所理想的学校》、《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等等,让老师们渐渐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激发他们的学校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宿感。努力使全校教师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这

 样就融洽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提振了教师的信心和内动力,促进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家都带着感恩之心、愉悦之情投入工作,。老师们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无须督促,无须提醒,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当教师呈现和谐、向上的文化生态,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是副产品,自然而然,不请自来。

  三、教师发展教师,教师成就学校

  西小合并之初,教师队伍的年龄和专业素质均不占优势。如果单打独斗,西小没有优势,单纯依靠上级培训也很难得到大面积的深度提高。我们就用“教师发展教师”的思路开展校本研修,依靠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团队协作、自主提升等形式,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年级磨课、分点观课等教研活动。我校坚持把课堂剖析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主战场,通过对青年教师新课标汇报课、同事互助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多种课例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出了“三问五读”备课法、“四段六步”磨课法等,并申报了成都市级科研课题“提高备课组教研效益的策略研究”。此课题在 2012 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课题,2014 年荣获省三等奖,2015 年 12 月顺利结题。邛崃市教培中心在我校召开了两次现场会,学校的集体备课、年级磨课经验在全市交流和推广,有近 10 所学校借鉴和采用了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2014 年,学校实施“县管校聘”竞聘上岗,优化教师管理制度,积极发掘教师潜能,让以前

 从没有上过双班的教师接受了双班数学教学的新任务。

  几经历练,一批名优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各种业务比拼、技能比赛中成绩斐然。先后培养了四川省特级教师刘文君、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寇丽、邛崃市十佳教师陈丽君等名优教师。

  教师人心的凝聚、能力的提升,促进了西小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2016 年,邛崃市教育局对全市各小学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我校荣获学业水平监测总分全市第一名和综合测评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上学期,邛崃市学业监测我校语文数学分别获得全市第一名和第二名。我校办学水平已经连续多年受到邛崃市教育局表彰。

  四、家校携手同心,合力培育新苗

  基于爱心文化理念,我校积极与各部门、各社区建立和谐的关系。特别把家长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成立了班级和校级的家长委员会,明确家委会的责、权、利,设立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召开家委会代表大会和全体会议,让家委会的相关机制正常运转起来。学校实施“家长义工”、“家长义教”、“家长驻校”、“家长评校”等活动,让家长真正了解学校、监督学校、支持学校。2013 年 10 月,我校的家长委员会改革工作被列为成都市首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项目。2016 年,“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践研究”被列为成都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2017 年被评为成都市

 年度优秀课题。

  五、开展体验式德育,培养社会责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学校把“体验式”德育作为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结合传统节日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学校会布置体验式亲情作业,让学生说感恩话,做孝亲事,为长辈端茶送水、盛饭夹菜、按摩捶背等,活动持续一周,家长进行记录和评价。每年寒暑假,西小学生不再为大量的书面作业犯愁,因为学校布置了实践类假期作业。学生活跃在小区里、大街上,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家务劳动、慰问一线工人和交警等十多项实践活动,并且将参加活动的情况汇集成册,参加学校组织的展评。西小各班都实施了“班务包干制”,班级事务均承包给学生,于是就有了灯长、门长、水长、桌长等新头衔,学生都是班级小主人,社会参与能力和责任感得到锻炼。

  六、开展三生教育,提高生存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我校以生命、生存和生活“三生”教育为载体,构建了“我能行”三生教育模块。上半年 5 月举行的“我能行”校园淘宝活动,学生亲自体验进货、摆货、设计店名、吆喝、砍价等生活情境,每个学生都是“小老板”,校园成了一个大市场,学生不仅学习了市场的经营模式,又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为他们将

 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打好基础。下半年 11 月举行的 “我能行”才艺大比拼,不比唱歌跳舞,只比生活、劳动技能,如低年级穿鞋带、钉纽扣、高年级的削苹果、切菜等。全体学生通过在家训练技能、在班级进行海选、在全校展示比拼等过程,让学生锻炼生活技能、劳动能力。

  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西小在“3S”活动课程框架下开设的社团活动,每周星期五固定开展一个小时,采用项目编班、分散走课形式,全校共有 30 多个社团,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一项活动,真可谓异彩纷呈、热火朝天。这个时候,孩子们尽情地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大显身手,他们不再担心作业,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台下鼓掌六年,不如台上展示一次。”西小活动尽量全员化、课程化。每次活动不再是几个特长生的专利,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主角。六一游园会,每个学生至少可以参加三个项目的活动,运动会上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艺术节中每个学生都有作品或节目参加,元旦节不是让学生坐在操场吹着冷风看表演,而是分班举行新年大联欢„„西小做到了“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

  固化的活动课程,让西小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习得技能,其中我校的跆拳道特色项目在全市独具风采。作为邛崃唯一的成都市跆拳道传统项目学校,

 我校的跆拳道运动做到经费保证、点面结合、立足课堂、社团提升、比赛拿奖,创出了西小独特的体育活动品牌,在成都市跆拳道运动界已经赫赫有名。仅在 2016 年,我校跆拳道队参加成都市级以上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两个,30 多人次学生获得金银铜牌,200 多人考级成功,尤其在成都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独得两枚金牌,实现了邛崃市各项目代表队金牌零的突破。

  除特色项目外,我校合唱、舞蹈、口风琴、手风琴、经典诵读、英语童话剧等项目代表邛崃参加成都市比赛并获得大奖。随着西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几年,他们参加邛崃市级以上美术、书法、舞蹈、朗诵、合唱、体育等比赛每年均有 1000 多人次获奖。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如今的西小,培养了一批批综合素质高、生存能力强的阳光少年,同时也收获了学校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2015 年被评为 “成都市新优质学校”, 2016年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总分和教学质量量化总分均获全市小学第一名,学校的科创活动、艺术教育、校本研修、家委会建设、校务公开等工作成绩突出,在区域内产生了辐射和引领作用。西小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邛崃城区学校的教育均衡,有效遏制了择校问题。

  今后我校将继续以发展学生为本,为学生未来奠基,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铸就西小新的辉煌,为邛崃教

 育添彩。

推荐访问:促进素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小学) 经验交流 素质 小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4 微胜文档网 www.beautyinvitation.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8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