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微胜文档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微胜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

日期:2022-09-16 09:25:04 来源: 网友投稿

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一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城乡、地区、行业以及个人之间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根据国际组织专家的估算,我国1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供大家参考。

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篇

篇一: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正 处于 一 个 重 要 的 社 会转型期,城 乡、地 区、行业 以及个人之 间 出 现的贫 富 差 距 问题 日 益 引起 社 会 高度 关 注。根 据 国 际 组织 专家的 估算,我 国 1 0 % 最贫 困人 口 消费 份 额 只 有 1.8 ;0 0 /2 0 % 的最贫 困 人口 消 费份 额 只 占 4.7 %。统 计 表 明:我 国农村 2,6 0 0 万人 属 于 绝对贫 困人 口,还 有将 近 5,0 0 0 万 刚刚脱贫的低 收 入人 口。此 外,2,2 0 0 万 城市 居民 享 受政 府 提供 的最低 生 活保 障 标准,加 上 残 疾人 口、受灾 人 口 等 其他生活 困 难 者,需要 社会 救助的 人口 数 以 亿 计。面 对 日 益 加 大 的贫富差 距和庞大的需要 救 助 人 群,政 府需 要强化再分配功能 — 通过财税措 施 进行第 二 次分配和 引 导 慈善 捐赠 进 行第三 次分配,缩 小差 距、缓解 矛 盾。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的 收入 分 配可 分 为三次分 配。第 一 次分配是 由市场 按 照 效 益进行分配 ; 第 二 次分4配 是 由政 府 通 过税 收和财 政 支 出,以社会保 障等 转移支付的 形 式进行的分配 ; 第 三 次 分配 是通 过个 人 收入转移和个 人 自 愿 缴纳 和捐献 等 自觉 自 愿 的 方 式再 一 次进 行分配,它在 帮 助低 收 入者 和 无 劳动 能力 者 进而 影 响和 缩 小社会 贫 富 差 距 方面,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第 三 次分 配的 主 要 内容 是 慈 善 捐 赠,包括 扶贫、助学、救 灾、济 困、解 危、安老 等 形 式。一、我 国 慈 善捐 赠 事 业 发 展 存在的 主要 问题当 前,我 国 慈善 捐赠 事 业稳步发 展,捐赠 金 额逐年递增,但 也 存在 着 诸多 阻 碍 慈善捐赠 事 业发展 的问题。其 中,主要 问题表现在慈善捐赠 的规 模、范 围、渠道、动机、监督 和 文 化 等 六 个 方 面。一是 社会捐赠规模 小,税收激励 作用不力。我 国 现 有 近1 0 0 多 家慈 善 公 益组 织 所掌握的 资 金总 计 仅占 G O尸 的 0.1 %,中华慈善总会 和 中国 青基会 两 家 国 内规 模 最大的慈善组织,一 年运 作 的 公 益 善 款分别 只有 8, 000 万 元 和6,000 万 元 ; 我 国 G DP约 为 美 国 的 1 0无,但我 国 大 学社会捐赠规 模 不 到 美 国 的 1 %。社会 捐赠规 模 与税 收激 励有 关。我 国 税制激 励 作 用 不 力 的 主 要 表 现 是:第一,享 受 税 收 优 惠 的捐 赠 途 径 有限,缺 乏 对 实 物捐 赠 的 优 惠政 策。目 前能够 出具税 收减免资 格 证据 的公 益机构 只 有 中华慈善总会、希 望工 程基金会、中 国 扶贫 基金会 等 十多家公益组织,大批量 的社 区 的 经常性捐赠 难 以 获得减免税凭证,现实 生 活中大量 存 在的实物捐赠也不在 税收 优 惠政 策范 围 之 内。第 二,退 税程 序复 杂。一 个 完整 规 范的退税相关程序 尚 未 形成,获取税收减免的程 序 繁琐,耗 时 长,举证 困 难,增 加 了 捐 赠者 的“交 易”成 本。第E C 0 N O M } C A F 「 A ! R S

 糕缪撇燕麟蒸麟 潍 娜 粼三,捐 赠 税 前 扣 除额 度 明 显 不 合理。企 业 在 年 度 应 纳税 所得 额 3 %以 内的部 分,准 予 扣除。个 人 捐赠额未 超过纳税义 务 人 申 报 的 应 纳税所得 额 3 0 % 的部分,可 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 中扣除,超 额 部 分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第 四,企 业 捐赠 优惠 内外有 别。外资 企业 用于 中 国 境内公益、救济性 质的捐 赠 没有 额 度的 限 制,均 可 全 额扣除,而 国 内企业 捐赠 享 受税前 扣 除的额度仅仅 只有 3 %。第 五,用 遗产税 和 赠 与税对资产 转 移 进 行 限 制从 而 推 进 捐赠“倒逼”效 应 缺 乏。实践表 明:高 额的遗产 税 和 赠 与税会对 捐 赠 产生很大 的影响。而 在我 国,由 于 种种 原因,这类税种 尚 未 设 置,那 么,许多 人 宁 愿 把财产 留给 自 己 的后代 而不 愿 意捐 赠 出 去。二是 捐 赠 范 围小,捐赠 还 没 有成为普遍 的 社 会 习 惯和公 众 行为。一 个 社 会 的捐赠行 为,从 经 济 上 取决于税 收激 励、企 业 的非 税负 担 以及个 人 的家庭负担。2 00 4 年,全 国预 算 内收 费 规模超过 1, 70 0 亿 元,没有 纳入财政预 算 的各 种 收 费 和 罚 款规模在 8,0 00一10,0 00 亿,造成“中央靠税,地 方靠费”的 严 重 局 面。企业 非税 负 担重,个 人 家庭经 济负担重,这些 因 素制约 了 慈善捐 赠 的 发展。我 国 私 人 慈善捐 赠 去年创 历 史新高,达 1 7 亿 元,但从 人 均看,只不 过 , 元钱 多 一 点。据 中华慈 善 总会统 计,我 国 每 年 的 捐赠 大约 7 5 %来 自 国 外,1 5 % 来 自中 国 的富 人,1 0 % 来 自平 民 百 姓。另 据 调 查 显示,国 内 工 商注册登记 的 企业 超过 {1 0 0 0 万 家,有捐赠记 录 的 不超 过 1 0 1万 家。一三 是 捐赠 渠 道分 散,体 制 分 {割,介 于政 府 和 市 场之 间的 慈 善 组 {织和 基 金 会 作用不大。世 界各 国 的…经 验 表 明,慈善捐赠事 业 的 发 展 离 {不开 发达的慈善组织。我 国 慈善组 {织 发 育 不 良制 约 了 慈 善 事 业 的 发 一展。我 国 慈善组 织数量 少、筹款 能…力低。目 前 我 国 的 慈 善 组 织 只 有1 0 0 多个,据 估计,全 社会仅 有 10 %捐赠集 中在近 1 0 0 多家慈善公 益组织手 中,其 它 9 0 % 分散在 各类福 利性机构和 政府相关部 门。此外,慈善公益 组 织专业人 员 匾 乏,基金 的保值增值 能力有 限、系 统 评 估 机制…缺失。}四 是 慈 善捐赠还 仅 仅 限 于 被 {动 的 捐钱 捐 物,志 愿 服 务 和 义 利 }兼 顾 型 的战 略 性 捐 赠 较 少。企 业 {和 个 人 迫 于 社 会 舆 论 压 力 而 被 动 {捐 赠 钱 物,这 是 消极 被动 型 慈 善…行 为。战 略J 陛慈 善行 为 既 具 有 良…好 的 社 会 效 益 又 具 有较 好 的经 济}效 益,慈善 行 为与 经 济 目 标兼 容,…义 利兼 顾。` 目 对 于 资 金 和 实 物 的…捐 赠,志 愿 服 务 是 一 种 无 形 的 慈…善 捐 ’ ” 行 为,也 是 无 私 奉 献 的 精…神。在我 国,战 略 性 慈 善 行 为 仅 限…于 光 彩 事 业 项 目 等 公 民和 企 业…参 加 志愿 服 务 的 规模 较 小。…五是 监 督 机 制的 缺 失,慈 善组…织 的公信 力 有待提高。慈善组 织 的…公 信 力极 大地 影 响 人 ` 门 对 慈 善 ` 昌 赠…事 业 的 信心。前几年个 别慈善 组 织 {发 生 了 工 作人 员 贪 污、挪 用 捐 赠 款物的腐败 案件,这 种失范行 为 严 重损害 了 我 国 慈 善 组 织的公 信 力。六 是 家 庭 保障 功 能 较 重,家内转 移 支 付 频 繁,建 立 在对 陌生人 的同 情 心 和 怜悯 心 基 础之 上的 慈 善 文化 和 捐赠 风 气 有 待 强 化。中 国 的慈善 事 业 从 本 质特点 上 讲 起源于家庭互 助,基 于 传统血 缘 关 系 形成 的道德 文 化,直接 影响着 人 们 的捐 赠 行为。人 们 更愿 意 去帮助 自 己 的家 人和 亲 戚 朋 友,却 不 愿 意去 帮 助 一 个陌 生人,不 愿 意 向慈善组 织捐 赠。二、发 展 我 国 慈 善 事 业 的战略对 策针对 上 述 问题,发展 我 国 慈 善捐 赠事 业,强 化 第 三 次分配 需 要采取 以 下六 方 面 战略对 策。—完 善税 收激励机 制,调动企 业和 个 人的慈 善 捐赠积极性,加强 第 三次 分 配 的 制度 建 设。要发挥税收政策对 于我 国企 业和 个 人 慈善捐赠参 与的激励功能,需要做到 如下 几点 : 一 要拓宽 捐赠渠道。增加接 受税 前 扣 除 捐 赠 的 公 益 组织 数量,对 实 物捐 赠 进 行税收 优 惠,由捐赠者折算 成现金 申报,纳入 个 人应 税 所得 的 扣 除额 中。二 要 简 化减免程序。特 别要 简 化慈善 捐赠 免税政 策 程 序,降低慈 善 捐赠 的“交 易”成 本。建议税务部 门 授权前述 可 以接 受税前扣 除捐赠 的公益 组 织 直 接开 具 可 以 冲抵应 纳税额 的票 据,简化税收减免 程序,发挥免 税 对 于 创建捐 赠 文 化 的 重 大 作 用。三 要 调 整E C 0 N 0 M 1 C A F F A I R S

 四 路翻 雄绷 幽 渊 梅绷 撇 戮税前 扣 除 比 例。建 议将 目 前企 业和个 人 捐 赠 的税 前扣除额度 由企 业 应纳税额 的3 %和 3 0%作 适 当调 整。四要 统 一 内外 资企 业 捐 赠扣 除政策,不论是境 内资 本 还是境外资 本,都 l应 当 享 受与之相对应 的税收 优 惠 待 {遇。五 要 逐步形成“倒逼机 制” 。形 }{成 捐 赠 税 制、遗 产 税 与 赠 与 税相结}合 的“一 疏 二 堵”式税收激 励 机制 {与“倒逼机 制” 。{—加强 政 府 财政 扶 持,加大{劝 募 力 度,努 力 扩 大 慈 善 捐 赠 来源。要 扩 大 慈 善捐 赠 来 源 需 要 做到:一 要 加 大 政 府 的 财 政 扶 持 力;度。要 增 力 口 政府对慈善 组 织 的资金{补贴 额 度,解决 慈 善 组 织普遍 面 临}的资金来源不足 问 题 使其在第 三}} 府、海 外 N GO 组 织、海外基 金会、} 跨 国 公 司 以 及 公 司 C E O 等等都 蕴藏着 丰 富的善源,国 际 拓展 的 空 间很大。做好 这一 工 作需要有 专 业 的劝募机 构和沟 通人 才,形成 良好 的沟通途 径,积 极争取 国际 慈 善 资 源。一 一 大 力 发 展 战 略 性 慈 善 行次分配 中 发 挥 更 大 的作 用。二 要 降低企 业 和个 人 的非税 负担。各地 要制 定 并公布统 一 的企 业 税 费 征缴标准,真正减轻企 业 负担,降低企 业成 本,增 强 企 业 竞争能 力,从 而 使企 业 有 更 多的财 力投入 到慈善捐 赠事 业 中来。加 快 社会保 障 的改革 进程,从根 本 上 减 轻 个 人 的家庭 养老负担 提 供 制度保 证。三要积极培育大型 企 业 慈善基金会,加大对新 富阶 层 的 劝 募 力度。国外许 多 大型 企业 尤其是 大型 跨 国 公 司 常常 设 有附属 的基金会,这 是 国 夕 卜慈善 事 业一…个 重 要 的资 金 来源渠 道。针对新 兴的 富 人 阶层 出现,需 要加大对新 富阶层 的 重点 劝 募 力度,发 展 大 型 企业 的慈善基金会。四 要积极 争取 , 口…,。

 用 国 际 慈善资源。作 为慈善 资源…的 一 个 重 要组 成部 分,发 达 国 家政{为和志愿 者 服务 工作,使 慈 善 行 为与 经 济 目 标兼容,提 倡义 利 兼 顾,优 化 慈 善 事 业结构。有研究 表 明二{企 业 通过从 事公 益和 慈善活动 可 以提 升企 业 产 品 品 牌,从而 实现公 益与商 业 目 标的双赢 ; 企 业 慈善行 为 {还 可 以 有 效 地 改善 企 业 白勺竞 争 环!境,将 企业 的短期 和 长 期 发展战略1有机结合。为 此,我 们 需 要大力发…展 战 略性慈善行 为,树 立 积极 主 动的长期战略性捐赠理念,变外部 驱动 力捐 贝 ” 为 内 音 巧 马 区 动力` 骨 贝 曾,变禾“…他 型 捐 ’ 曾 为 互 惠 酬 局 赠,变 单 一 的j资 金型 捐赠 为 资 金、技术、产 品 和…月 民 务 四 位 一 体 白 勺 复合 型 捐 贝 曾,大 力…推进 志 愿 者服 务 工 作,形成 慈 善事业 发 展 的 重要 人 力 资源库。一大 力 发 展 民 间慈 善 组 织…和慈 善 基金会,健 全 慈 善组 织 的 评估 监 督 机 制,提 高 慈 善 捐赠 事 业 的公 信 力。慈 善组织 的良l 、发 展 有 ,。…于 加快慈善捐赠事 业 的发展,有利 {于 充分发挥第三 次 分 配 的作 用,所以 必 须 加 快 慈 善组 织的建 设 步 伐。政 府 要 有专 I ’ : 的 公 益 组 织 管 理 机…构,统 一 监督和协 调 慈善 组 织,克…服 目 前多 元 监督 主 体相 互 扯 皮、相{互 推诱 的尴 尬 局面。要 加 强 慈善组织 的 人 力资源 建 设,提 高慈 善 工 作者 的综 合素质。做好慈善 组织和 慈善基 金 会 的评估监督 工 作。慈 善组织或 者 基金 会 一 要 有法律 保证 ; 二要有政 府监 管 ; 三 要 有社 会 监督,四 要 有 内部监控。要 实 行透 明 化 管理,开 辟 通 畅的 问责 和 投诉 渠 道。一 一 重 视 慈 善 事业 理 论研 究,培 育慈 善捐赠 文化,转 变 慈善 捐 赠理 念,营 造良好 的 慈 善 风 气。中 华民 族 是 有 悠 久 历 史 文 化传 统 的 民族,自 古 以 来就不 乏 扶 危济 困、安老助孤 的善行。要在总结我 国 传 统文化基 础上,深入研究 慈善捐 赠 对于 缩 小 贫 富 差 距、强 化 第 三 次分配、构 建 和 谐 社会 中的 重 要作 用 ;在 全 社 会 形 成 勤 劳 工 作、乐 善 好施、互助 友爱、回 报 社 会的 良 好 风气 和 捐 赠 意识。—推 进立法和制度创 新,出台《 慈 善 事 业 法 》,完善 慈 善捐 赠事 业法 律体 系。规范捐 赠 者与 受 赠者、受 赠 者 与 受益人 以 及 慈 善 组 织自身 的建设 等 法律 关系,促进我 国慈善 事 业 健 康发展。总 之,我 国 慈善 事 业需 要 充分调动政府、企 业、个人和 民 间组织等 多 方 积极 性,为慈 善 事 业 发展 营造 良好 的政 策 环境 和 社 会 文 化 氛围,让 慈 善 事 业 为 缓 解我 国 日 益严重 的贫 富 差 距 问题 贡 献 力量。.本 文 作 者:辜 胜 阻 七 届 民 建 中央常 委、九 届全 国 工 商 联 副 主 席、武 汉大 学教 授责 任 编 辑:姚 开 建E C 0 N O M ! C A F F A } 只 S

篇二: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9 年 3 月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第 14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 XI ’ AN UN IVERSIT Y OF POST AND TEL ECOMMUN ICATIONSMar. 2009Vol 1 14 No 1 2我国第三次分配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郭  旭 , 叶普万(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 : 以我国第三次分配的现状为背景 , 通过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 即行政色彩浓厚 、制度缺失和运作能力不足等诸多方面的深入剖析 。提出加快立法和制度安排 ; 完善慈善组织自身建设 ; 发挥媒体的宣传和动员作用 ; 鼓励企业捐助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等五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次分配的主体思路 。关键词 : 国民收入分配 ; 第三次分配 ; 慈善事业中图分类号 :F124.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3264 (2009 ) 02 - 0067 - 0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与此相伴随的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 ,尤其是日益严重的社会分化问题 。调查显示 ,从 1994 年以来 ,中国的基尼系数每年以 0. 1 %的速度递增 ,已超过国际公认的 0. 4 的警戒线标准 。贫富差距的扩大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 。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但是对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挑战 ,同时也构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近几年 ,国家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 ,减缓由社会转型引起的矛盾 。但是 ,由于财力的限制和体制的不健全 ,政府的事前规范和事后补偿往往失灵 。相反 ,以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帮助为基础的道德调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日渐显著 ,汶川地震所显示出的国民的团结和互助就是从本文所强调的第三次分配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因此 ,如何进一步发挥第三次分配的功能 ,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次分配模式 ,不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而言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 ,是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 ,市场参与主体根据生产要素的多少 ,通过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实现的 。显然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 ,参与生产的能力 ,以及和生产要素的结合程度的迥异 ,分配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的 。再加上市场公共物品提供不足或者根本无法提供 ,信息不对称和垄断等因素 ,很容易产生贫富差距 。第二次分配属于宏观分配 ,是政府通过税收 、财政转移等一系列政策 ,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以克服第一次分配中的不足 ,实现社会公平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的利益和需求日益多元化 ,政府不可能提供全能的服务和管理 。而且政府本身就是一个昂贵的公共物品 ,它的再分配也是有成本的 ,不可能面面俱到 。再加上政府追求的是公民的普遍权力保证 ,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公民或者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要求 。因此 ,许多弱势群体仍会处在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不能覆盖的空白空间 ,第三次分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运用而生的 。人们通常所说的慈善事业就是第三次分配 ,它主要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 ,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再①一次进行分配” ,其主体内容是慈善捐助 ,包括各1  第三次分配的内涵及特征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第一收稿日期 :2008 - 11 - 13基金项目 :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 编号 :2008 KR86)作者简介 : 郭  旭 (1982 - ) , 女 , 山东临沂人 ,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叶普万 (1963 - ) , 男 , 陕西榆林人 ,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博士后 , 研究方向为减贫与区域经济发展 。①厉以宁 . 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 [M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 :7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68 ・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2009 年 3 月种形式的扶贫 、济困 、救灾等 。和前两次分配相比 ,第三次分配有两个显著特征 :其一是分配方式上 ,它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之上 ,以募集 、捐赠 、资助和志愿服务等公益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其二是参与分配的主体上 ,分配的主体既不是市场也不是政府 ,而是一些非营利性的慈善公益组织 ,比如 NGO、NPO 。这些非政府组织本着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来募集和使用资金 ,从而减少了捐赠人与受捐者之间直接交涉的成本 ,提高了效率 。第三次分配是对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 ,能够对分配不公起到预警 、纠偏等作用 。它是社会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上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社会道德建设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 。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把“鼓励开展社会慈善 、社会捐赠 、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支持志愿活动并实行制度化”列入政府规划 ,把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尤其在汶川大地震后 ,民政部在现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一批规章制度 。可以说 ,随着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关注程度的提高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重视也必将提到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再次 ,从意识层面上看 ,第三次分配的社会意识逐步形成 。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日益发展 ,推动了慈善文化在民间的广泛传播 。在此次的汶川地震中 ,民间组织人数之多 ,行动之迅速 ,成为抗震救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他们不仅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安置伤员 ,提供物资 ,实行人道主义援救 ,而且在震后积极募捐 ,像李连杰的壹基金 ,有效带动了民间捐赠的积极性 。可以肯定的是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公民素质提高 ,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作用还会进一步提升 。但从目前看 ,我国的第三次分配还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第一 ,慈善机构少 ,行政色彩浓厚 。截至目前 ,中国民间慈善机构仅有 28 万 ,正式登记注册的慈善基金会也只有几百家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也就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等几家慈善机构 。从目前慈善机构的运行看 ,官方色彩浓厚 。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例 ,1994 年经中国政府批准以“社会团体”注册登记 ,现为民政部部属社团 。除在北京设立了总会 ,还在地方设省级分会 ,在市县一级拥有数以万计的基层组织 ,其组织架构基本照搬了我国的政府体系 ,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制 ,被外界视为“官办社团”。除此之外 ,政府在慈善事业上利用行政手段干预过多 ,门槛过高 。例如 ,慈善组织必须挂靠在一个政府机构下面 ,才能注册成为合法组织 。很多组织因为门槛高找不到挂牌的单位 ,只能将基金会登记为企业 ,这样就需要按照企业的税收规定进行纳税 。这样的政策名义上是引导 ,但实质上却阻碍了民间慈善力量的发展 。慈善机构的缺乏和不规范导致的直接后果 ,便是民众参与方式的单一 。据中华网报道 :中国民众参与最多的慈善方式是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 ,占到70. 8 %;其次是给街边乞丐捐些零钱 ,占到 67. 6 % ,①2  我国第三次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第三次分配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经过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 ,已具备初步条件 ,其缘由在于 :首先 ,从经济层面上看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第三次分配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居民收入渠道日益多样化 ,股票 、基金 、房地产等财产性收入日渐增多 ,富裕阶层迅速增长 。据《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 ,至 2007 年底 ,我国拥有100 万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裕人士达到 41. 5 万人 ,和2006 年相比 ,增长 20. 3 % ,成为亚太区第二大富裕人士集中地 ,占区内富裕人士人口的 14. 8 % ,富裕人士平均资产值已达到 510 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同时还是亚太区内超富裕人士最多的国家 ,①超富裕人士拥有的资产都超过 3000 万美元 。这次汶川地震的巨额捐赠就是一个例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财富转移起到了再分配的作用 。其次 ,从政治层面上看 ,慈善事业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 ,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 ,支持社会慈善 、社会捐赠 、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的任务。2005 年 11 月 ,国家民政部颁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对今后五年的慈善事业作了整体规划 ,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2006 年 3 月 ,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Link Mall Ca. 中国富裕人士去年增两成 41. 5 万人资产达 510 万美元 [N ]. 京华日报 ,2008 - 09 - 2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 2 期 郭  旭 , 叶普万 : 我国第三次分配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69 ・①买福彩占到 54. 7 %。相比之下 ,慈善事业发达的美国 ,2006 年政府认可的民间慈善机构就有 100 万家 ,它们虽然大小不一 ,但都可以独立的进行募②捐。还需指出的是 ,在中国 ,慈善捐赠往往是靠政府通过税务局的严格审计 ,比较大的捐款 ,慈善机构会在捐赠人查询时明白负责的交代善款的去向和用途。小额捐款 ,各慈善机构在募捐宣传时已作说明 。第三 ,慈善机构水平低 ,能力弱 。可以说 ,中国的慈善组织一边是捧着铁饭碗的官办机构 ,另一边是多数游离于法律之外的民间组织 。各组织之间“专业分工”不强 ,多为综合性的组织 ,在自己的所在地集扶贫就困 、医疗救助 、教育扶持于一体 。各组织之间联系松散 ,难以形成合力 ,从而导致慈善机构普遍存在办事效率低 ,筹款能力弱 ,应急能力差等问题。由于能力不足 ,中国大多数慈善组织面临着活动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 。而资金的欠缺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的欠缺 ,因此中国 NGO 往往缺乏实现达成组织目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拿这次抗震救灾来说 ,虽然灾区短时间内积聚了大量的志愿者 ,但是真正具备各方面救灾知识的专业志愿组织和人员却不多。或者是有的地方救灾人员和物资盈余 ,而有的地方严重不足 ,这也是各组织之间缺乏统一协调能力的表现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造成我国目前第三次分配发展缓慢的原因 ,既有政府宣传的不到位 ,法律政策上的滞后 ,监督管理上的疏漏等多重因素 ,但最为关键的是制度上的缺失 。因此 ,我们必须从制度入手 ,构建第三次分配的主体思路 。“行政力”的推动 ,采用单位摊派的形式 ,这种募捐方式 ,不仅与慈善的自愿性相违背的 ,而且还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乃至敌视 ,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二 ,制度缺失明显 ,公信度不高 。中国的慈善事业在外没有与之同步的完善的法规政策 ,在内没有透明的管理制度 ,制度上的缺失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硬伤 。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关慈善的规范性文件很少 。起直接作用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基金会管理条例》等几部法律法规 ;二是慈善组织内部管理不健全 ,透明度不高 。由于多数民间组织挂牌在行政部门之下 ,缺乏独立的法人地位 ,在管理上 ,主要是靠行政主管单位 ,其政策依据主要是一些行政法规 ,甚至是行政部门的内部工作指导性文件 。对善款的决策权利往往掌握在几个甚至某个人手里 ,缺乏必要的内部制约 ,私吞和挪用善款的事情经常发生 。即便在这次万众瞩目的汶川地震捐款过程中此类丑事也未免发生 “ , 万元帐篷事件”,红十字会人员多开医药费发票事件等等 ,就是例子 。按照常规 ,慈善组织的财政开支都应该及时公布于众 ,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慈善组织的慈善的公信度低 。一项针对五千人的调查指出 :64. 5 %的人表示 ,如果手头有钱 ,宁可自己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而不是通过基金会 。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 ,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 。在这次地震后 ,为了保证救灾物资的使用 ,中央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监督 ,中纪委在 5 月 29 日颁布了《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在 5月 31 日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 ,通知强调要完善统计和信息公开制度 ,增强救灾捐赠工作透明 。在政府的监督之下 ,中国红十字会 、中华慈善总会等都在自己的网站之上进行信息公开 。这些本来就是属于慈善组织自身份内的事情 ,却仍然要政府耗费人力物力来监管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目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的缺失问题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善款的流向上高度透明 ,每一笔善款都放在网上 ,捐款者很容易查到捐款的用处。拿美国来说 ,慈善机构的财务开支每年都要3  完善第三次分配的主体思路任何非政府的活动如果想获得健康发展 ,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 ,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 ,特别是慈善事业 ,它本身就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存在众多的希望从别人的捐赠和贡献中获得社会安全感的“搭便车者”,再加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人们行善与否完全凭自己的性情爱好和道德情操 ,如果没有强制性的他律是很难将慈善转化为一种本能的意识 。因此 ,就更需要一种外在的力量去激励 、督促和完善 ,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次分配模式 。第一 ,加快立法和制度安排 。首先 ,改革慈善组织的审批制度 ,降低慈善组织的进入门槛 ,鼓励和培叶  锋 . 《福 布斯》取消中国慈善榜说明了什么[ EB/ OL ]. http :/ / wwwjrj. com. 2007 - 05 - 16.② 张  彦 . 对美国慈善事业的远距离考察 [J ]. 社会观察 ,2008 ,(1) :21.①© 1994-2010 China Academ...

篇三: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中的公平取向问题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经济高增长和社会矛盾高凸显两个鲜明的特征,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出现分配不公的状况是多年历史综合原因形成的, 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三次分配格局中公平价值取向问题。

 第一次分配注重在效率优先中维护公平竞争, 第二次分配注重在财税改革中实现相对公平, 第三次分配注重在捐赠回报中助推社会公平。

 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即社会的富人运用捐赠。

 资助慈善事业等行为回报社会, 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收入分配调整。

 它是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自觉行动, 体现社会的一种慈善文化和捐赠文化。

 三次分配互动互补, 互相促进,形成“三点式” 社会分配新格局。

 关键词:

 国民收入, 三次分配, 慈善文化, 公平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出现了经济高增长和社会矛盾高凸显两个鲜明的特征,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加快分配制度改革, 构建和谐社会, 业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热点。笔者通过多年研究认为, 出现分配不公状况是多年历史综合原因形成

 的, 除了初次分配不尽合理, 第二次分配力度不够和缺乏公平之外,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 本文从探析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入手, 认真研究三次分配格局中公平价值取向问题, 从中寻找异同点, 探索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 宏观, 政策-[飞诺网 FENO. CN]

 一、 第一次分配注重在效率优先中维护公平竞争

  国民收入(v+m) 第一次分配是在企业中进行的初始分配, 也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

 当前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才能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注重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

 1. 要在追求效率优先的前提下, 维护企业内分配的公平, 注重绩效考核和公平分配, 既要拉开差距, 又不失公允, 充分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有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先把蛋糕做大, 才能研究更好地分蛋糕, 第二次。

 第三次分配才有更大的调节空间。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 生产决定交换和分配,分配的调节功能最终受制于经济的发达程度。

 因此,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在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才能调节分配公平, 只有科学发展才能谋求社会和谐。

 2. 要注重解决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问题。

 我国行业和产业之间差距很大, 行业之间分配不公是最大的不公, 例如, 电业部门的一个抄表员年薪 10 万元, 是森工等危困行业员工平均工资的 15 倍, 明显有失公允和正义, 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3. 要大张旗鼓地反垄断, 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

 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 目前垄断行业很多, 包括民航。

 电力。

 铁路。

 金融等等都是官办官营, 国有国营。

 这些垄断行业多年来受既得利益的驱动, 实行垄断价格, 垄断市场, 排斥竞争, 垄断必然带来高价格。高成本, 低服务, 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一片哗然。

 前两年发改委庇护中石化等国有垄断企业, 打着油价与世界接轨的幌子, 多次提高汽油价格, 而且升多降少, 群众意见很大。

 今年七大垄断行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强权保护下, 运用权力画地为牢, 打着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旗号, 实际上排斥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 有悖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 哪里有审批, 哪里就易发腐败; 哪里有垄断, 哪里就保护落后。

 今年讨论通过了《物权法》,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 36 条, 意在打破垄断, 降低国有经济比重, 放开空间发展民营经济, 解决所有制结构调整问题。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无论是全民的。

 集体的还是个体私营的市场主体,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享受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护, 才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 第二次分配注重在财税改革中实现相对公平

  按照马克思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理, 二次分配是对原始初分配的补充和校正, 因而崇尚“公平至上” 的原则,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在政府的主导下, 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来完成的, 旨在通过税收实现“抽肥”,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实现“补瘦”, 用以暗补穷人, 形成富人纳税养国家, 国家财政支出暗补穷人的稳定三角结构, 从而实现富人和穷人在分配上的相对公平。

 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早已被证实的分配格局。

 我国受计划经济影响, 税收制度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不到位, 障碍了二次分配中抽肥补瘦的功能, 影响了再分配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1. 要加快税收制度的改革。

 我国受计划经济影响, 过去的主税种是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为主, 今后税制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到以所得税为主的调节税上来, 更多地利用税制的改革。

 税种的调整来调减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比如说征收利息税, 对年收入超过 12 万元以上者, 要征收累进制的个人所得税, 对购买高档手表。

 高档游艇的人提高消费税比率等等。

 这都是调节再分配的过程,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改革刚刚开始, 力度不够, 没有达到抽肥补瘦的作用。

 特别是由于社会收入透明度不高, 法制不健全等原因, 大量高收入人群偷税漏税, 社会税基不宽, 管理不当, 以费挤税, 税收难度很大。

 出现了富人太富纳税少, 穷人太多补不起的窘况。

 加剧了社会分配两极

 分化的态势, 更突显了加快税制改革。

 搞好二次分配的紧迫性。

 2. 加大财政体制改革, 使我国的财政体制从“吃饭财政” 和“建设性财政” 中走出来, 通过政府机关的瘦身减肥, 精简机构和人员, 转变职能, 建立精干。

 高效的政府, 大幅度减少“吃皇粮” 人数,解决我们面临多年的“吃饭财政” 的困境, 跳出财政投资搞建设的误区, 腾出更多的财政资金, 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公共安全。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民众对公共产品需求越来越多, 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公共财政投入少, 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现已成为社会上新的供需矛盾。

 这也突显了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 要加大财政转移支出力度, 向边远贫困地区。

 三农产业和社会保障加大投入, 这样才能在财政职能上济世助贫, 暗补穷人, 通过公共财政的支出, 来调节分配, 实现相对公平。

 比如说国务院决定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全部学杂费, 对农民实行“两免三补”, 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 加大城乡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切实解决民众反应强烈的“上学贵上学难”。“看病贵看病难” 和“买房贵买房难” 等问题。

 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 实行社会救助工程, 使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受益, 通过二次分配来保持居民收入上的相对公平, 消除社会不公, 确保和谐社会的建设。

 c

 三、 第三次分配注重在捐赠回报中

 助推社会公平

  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即社会的富人运用捐赠。

 资助慈善事业等行为回报社会, 实现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的收入分配调整。

 从发达国家来看, 慈善事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慈善事业发达情况下, 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捐助活动, 使得富人的财富, 被直接或间接地回报社会, 转移到穷人的身上实施共享, 客观上起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因而被学者称为第三次分配。

 由于第三次分配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 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层次的表现, 它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的, 还有社会和政治的多重效应, 因而发挥了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第三次分配启动较晚。

 个人捐赠 2005 年人均为 2 元人民币, 而美国则人均为 522 美元。

 我国社会捐赠总额只占 GDP 的 1%, 而美国高达 10%,捐赠总额达 6 000 亿美元。

 第三次分配是通过社会捐助慈善活动, 进一步扶贫助困, 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它是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自觉行动, 体现社会的一种慈善文化和捐赠文化。

 我国倡导和营造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的格局才刚刚破题, 尚有许多文章要做:

 1. 要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提倡“慈心为人, 善举济世”的慈善文化。

 要引导企业家认识到自己的财富最初来源于社会, 最终也要回报社会, 是既合情又合理的仁德之举。

 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很多企业家的家庭责任感很重, 财富积累留给子女, 讲究家庭的

 腾达荫及子孙。

 今后要站在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 弱化家庭责任, 强化社会责任, 让企业家有更高的道德追求, 不仅要当富豪, 而且要当富豪慈善家, 这样才能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构筑社会第三次分配格局。

 2. 要形成一种捐赠光荣的社会文化理念, 动员社会各界的舆论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既要营造纳税光荣的理念, 培养税源和扩大税收, 支持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更要营造“捐赠光荣” 的新理念, 企业家要培养积淀这种新文化理念,政府。

 媒体和社会各界都要为捐赠行为提供政策上。

 道义上。

 舆论上的多方支持, 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们的慈善事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中国富豪李春平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向北京警方捐赠车 15 辆, 计240 万元, 称为中国慈善第一人。

 他从 90 年代初回国以来, 共捐赠车70 辆, 为贫困生。

 低保人员。

 福利院捐赠钱物达 8300 万元,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拥戴。

 实践证明, 我国过去的革命是号召穷人斗富人,杀富济贫闹革命。

 今后的革命(改革也是第二次革命) 是号召穷人变富人, 由先富带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 为此我们要倡导全社会更新观念,尽快从“越穷越革命。

 越富越反动” 的极左误区中走出来, 摈弃“仇富” 情结, 树立学富。

 帮富的新观念, 大幅度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大力培育壮大中产阶层。

 富人多了, 第二次分配才能有更多的税源和财源; 第三次分配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捐赠回报社会, 才能更深层次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3. 需要在财政。

 税收等方面给予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以政策倾斜。

 目前, 我国的慈善捐赠制度不够完善,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特别是通过税收的调节, 支持鼓励企业家回报社会。

 投身慈善事业, 在减免税收上支持不够。

 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规定, 富商捐赠慈善事业的投入, 生前免抵个人所得税, 死后可以免抵遗产税, 鼓励企业家用捐赠投入回报社会, 为自己买名树碑。

 避免单纯地把财富留给子女, 误导他们不劳而获, 坐吃山空, 而变成纨绔子弟。

 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为自己铸就辉煌, 实现自我价值。

 我国这方面的鼓励政策既不到位, 也不配套, 难以激励富人自觉自愿地投入慈善事业, 为此, 必须加快推出优惠政策和配套的法律法规。

 尽快研究制定慈善事业法, 颁布《慈善事业条例》, 从法制上统一规范慈善事业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以支撑第三次分配格局的尽快形成。

 4. 培育健全慈善机构和运行机制。

 我国的慈善机构太少, 而且发育的不健全, 各种慈善组织在慈善捐赠事业的政策上, 制定和执行的不尽一致。

 国家要用财政资金支持扶持优秀的慈善组织, 使其做大做强, 按照市场机制, 把慈善募捐的资金更多以基金形式进行资本化运作, 加强监督, 提高透明度, 真正把其用好用足, 用出效益来,放大回报社会的效应, 实现更大范围的相对公平,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西方发达国家, 通过捐赠来扶贫助困, 已经成为企业家的普遍社会责任。

 例如, 比尔·盖茨将自己财产的 600 亿美元和沃伦·巴菲特将自己财产的 85%(即 370 亿美元) 捐赠给慈善事业, 两人并肩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捐赠最多的富豪。

 比尔· 盖茨说, 慈善事业是一种选择, 是给那些幸运的人回报社会的机会, 于是, 他将自己日后的道路定位为完全回报社会。

 由此可见, 第三次分配是通过社会捐助慈善活动, 扶贫助困,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是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直接行动来营造的一种社会慈善文化和市场运营机制。

 在 2006 年的“两会” 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写进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内容, 而在今年的“两会” 上, 企业所得税法通过, 在其中第 9 条里规定: 企业发出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度利润总额 12%的部分准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予以扣除, 可见, 我们国家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现在也正在探索和起步之中。

 综上所述, 马克思的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理论, 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国民收入第一次分配是在企业之间进行的, 是依据市场法则的原始分配。

 第二次分配是政府用财税政策调节来弥补市场分配的不足。

 第三次分配是对第二次分配的补充, 以民间捐赠来弥补政府调节的不足。

 三次分配互动互补, 互相促进, 形成

 “三点式” 社会分配新格局。

 这是最终解决分配不公的战略之举,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3]

 张东辉, 司志宾. 收入分配。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J].国民经济管理, 2007, (2) .

  [4]

 赵领娣, 刘修鹏. 国际直接投资对收入分配影响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 2007, (2) .

推荐访问:第三次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策 分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4 微胜文档网 www.beautyinvitation.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8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