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微胜文档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微胜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7篇

日期:2022-09-23 10:55:03 来源: 网友投稿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7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 集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以来,人力资源部按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7篇,供大家参考。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7篇

篇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人力资源部工作汇报

 集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以来,人力资源部按照要求,

 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认真完成了 认证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确保了 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了 体系的有效运行。

 按照集团本次汇按照集团本次汇报的具体要求, 人力资源部主要针对集团内员工培训和本部门质量目标实现情况汇报如下:

 一、 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记录文件集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一开始, 人力资源部就针对部门实际情况, 首先自查内部文件管理工作先后建立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件管理工作, 先后建立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13个, 相关受控文件清单15项, 使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和相关记录更加规范。

 二、 认真落实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实施记录总结监督培训效果评估根据认证工作要求, 人力资源部根据集团实际, 完善了 培训的计划、 实施、 记录、 监督、 总结等员工培训工作体系, 强化了 集团员工培训工作的流程, 并加以落实。

 针对集团服务种类多, 涉及面广、 专业性强的特点, 培训工作主要采取分层次、 分阶段、 分专业的方式, 一方面, 部门经理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另一方面, 一般员工的培训工作主要以所在中心、 部门为主, 人力资源部协助完成。

 目前, 集团各中心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要求, 培训落实情况良好, 共组织员工培训工作约293次。(一)

 在新员工培训方面(二)

 员工在岗培训方面(三)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方面(四)

 管理人员培训方面

 一是主要围绕集团概况、 集团文化、 中心概况、 工作纪律等方面, 使新进员工对工作环境有了 初步的了 解;二是从岗位职责、 工作规范、 操作安全、 质量方针、 安全意识全意识、 法律法规等方面, 确保新进员工具备岗位的任法律法规等方面确保新进员工具备岗位的任(一)

 在新员工培训方面:职能力。截止目前, 集团各中心共组织新进员工岗前培训28次, 参加人数有400多人次。

 通过岗前培训, 有效地提高了 新进员工的对集团、 中心以及工作岗位的认知能力。

 (二)

 员工在岗培训方面:集团各中心紧紧围绕认证工作质量方针, 积极组织员工培训工作。

 培训分别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增强员工工作能力、加强服务人员服务意识、 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以及认证工作要求等方面, 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 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岗位知式识的强化训练。式员位截止目前, 集团各中心共组织员工在岗培训220余次, 凡在岗人员基本都参加过在岗培训。

 通过在岗培训, 进一步增强了 集团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提高了 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加强了 后勤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方面:1. 集团电力中心、 水暖中心等部门针对从事工作专业性较强的特点, 特意聘请相关技术专家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进行了 专业技能培训。

 截止目前, 集团各中心进行特殊工种技能培训近20次, 参加人数150多人次。通过培训, 集团电工、 焊工等特殊工种工作人员, 均能持证上岗。2. 集团办公室两次组织集团内审员培训会议, 确保了 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

 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后勤集团管理人员综合实质的不断提升, 是确保集团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 人力资源部从培养和提升集团管理人员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利用假期, 由集团领导从集团的未来发展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为主题, 对集团所有管理和骨干人员进行培训, 受训人员反响强烈, 对全年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质量目标实现情况人力资源部认证工作质量目标是组织集团管理人员培训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

 2007年, 人力资源部共组织集团部门经理及以上人员培训两次, 财会人员EXECL表格操作知识培训一次完成了 质量目标知识培训一次, 完成了 质量目标。2008年8月23日, 人力资源部组织了 集团08年暑期管理知识培训会,已完成了 上半年的质量目标, 在08年下半年, 人力资源部将继续以提高集团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 进一步加强集团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时 间培训主题参加人数2007年7月18日后勤集团管理人员培训会98人2007年72007年7月20日集团财务人员集团财务人员EXCEL操作培训21人2007年10月27日后勤集团管理人员培训88人2008年8月23日后勤集团08年暑期管理知识培训会122人

 由于集团关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整体培训是在集团的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 人力资源部承担的工作任务极其有限, 加之部门自身力量不足,努力不够, 距离集团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本人身感内疚, 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 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 使开展面貌有所改观。

 不足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篇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总结报告

  公司从引入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人心,从管理上较原来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自从___年 12 月的管理评审和外审以来,公司各相关部门根据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外审的不符各项以及纠正和改进建议进行了全面整改,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和完善我们的管理体系,现将一年多来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鉴于 GB/TB19001-___/ISO9001:___标准已于___年度开始执行,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管理者代表的指导下以及各部门的配合下,综合编制了新版(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并反复征求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多次进行修订和完善,_.5.1 日公司开始全面运行 HGSG-SD-2016 版(质量手册)和 C 版(程序手册),9月份开始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审核涉及习题运行的 6 个公司及 12个职能部室,审核范围覆盖了要求的全部条款,10 月份在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的管理评审,各部门提出了体系持续改进的建议,这标志着公司已经建立了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质量体系运行以来,所有的部门都按照公司质量体系的要求执行,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质量事故和顾客投诉事件。

 二、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有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加深对 GB/T19001-___/ISO9001:___标准的理解,对内部审核中提出的多个不符合项于一个月内整改到位。

 (二)对于上次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加深了对体系文件的学习和理解,为今后工作的条理化,流程化奠定了基础。

 (三)为使体系文件能够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真正提到指导实践的作用,综合办征集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的意见,对于不适合工作运行的部门作业文件进行修改,并理顺工作流程 (四)为了集中验证下半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同时为今年的外部监督审核做好准备,综合办组织各职能部门实施了本年度内审工作,其中__项不符合项,__项纠正观察项,虽然与第一次内审相比有进步,但较外审还是有所放松,分析原因主要是整体思想重视不足,今后应定期加强学习提高重视程度。

 三、质量体系运行的收获及取得的成效 公司于___年开始建立实施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发展至今质量体系已经运行 8 年之久,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体制,增强饿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而且树立了较好地企业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建立了科学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系统循环形式的运行方式,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额受控状态,公司的商务文件,行政文件,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各部门都建立了外来文件清单,质量记录清单,合理运用各项管理机制和表单进

 行工作的管控,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质量检查,运用数据分析等各种科学手段,对系统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力求不断改进工作,促进系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预期的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二)促进了公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确定管理者职责,各项内部事务工作都制定了文件化的工作程序,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质量要求,让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和做的怎么样,如何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全体工作人员均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质量管理体系,克服以往那种凭经验管理的不规范做法,解决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使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系统、规范的要求。

 (三)制定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部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质量目标检查,各部门基本实现了本部门的质量目标,且各部门依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严把质量关,使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 100%,用户满意率到 90%以上。

 四、存在问题及纠正改进措施 ISO900 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说=写=做。既“写下要做的,做所写的,检查所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这三条基本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对导入体系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在公司执行 ISO9001 标准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工作质量检查等发现,部分人员对公司推行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

 效的运用 ISO9001 的管理理念和所提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因为 ISO9001 标准中的概念太多不好掌握,公司现有的管控程序虽然很规范,,做到了事事有记录,时时有记录,但太细,执行起来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造成工作成本上升问题等等,所以,有效运行体系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实践,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持续改进,切实将ISO9001 标准的管理理念与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相融合,促进公司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机关效能的全面推进,最终实现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高。

 鉴于此,改进措施如下: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推进体系有效运行 管理者推进是关键,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首先,管理者要树立质量意识,做履行质量职责的明白人,带头人,所谓明白人,就是指各级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或其中某一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应执行的质量职责是什么,所谓带头人,就是要求各级管理者以身作则,不扯不扣地完成自己负责的质量职能及质量活动,并带动各级相关人员完成质量职责,其次,建立质量责任制,将组织的质量职能活动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施质量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和奖罚,再次,为有关的过程,部门的质量职能质量活动,提供履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和评价准则,诸如作业指导书、评价与验收规范等,并配置必要的资源,最后,管理者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强化日常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沟通质量管理

 体系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与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二)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培训 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密不可分,若要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就要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管理培训内容由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质量技能组成,一个要求不断提高的纵向过程,对培训对象而言,一个从高层领导到质量管理人员,再到一线操作人员的全员培训,这是一个横向过程,由此可见,质量教育培训贯穿于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所有人员和所有与质量相关的过程,质量培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质量管理培训的前提是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首先并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然后针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对领导培训内容应以质量法律法规、经营理念、决策方法等着重于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内容和人文因素,对基层员工培训则应以本岗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所需知识为主,同时抓好技能培训,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

 (三)人人重质量,人人参与质量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某个、某几个质量管理人员或质量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全员的共同参入,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每一位员工,首先,最高管理者是质量管理的驱动者,观念、意识,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是公司全体员工参照效仿的典范,正如一艘大船上的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其次,各科室与基层单位组成质量管理链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节点的失控,都会导致质量管理运行不畅,因此各部门都应积极投

 入质量管理活动中,齐心协力完成其在服务实现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职能,再者是个人参与,个人是团队最小单元,工程施工的具体操作者,所以他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符合质量标准或要求的重要性,以及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要求将会造成的损失,进而自觉地去识别和解决服务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每个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减少差错,防微杜渐,才可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体系才能有效运行。

 (四)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公司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就必须对过程进行控制,过程控制的重点要抓工艺管理,工艺是产品建设管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操作规程管理,生产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调配,生产环境等都要由操作规程提供基本依据,工程质量的符合性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实施的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管理者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识别,并对关键过程进行重点控制。

 事实证明,科学的,先进的 ISO9001:___国际质量体系在我公司运行是有效的,适宜的,符合的,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服务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如何按照 ISO9001:___标准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积极开展过程控制,客户满意度的测量,服务、纠正预防措施等有效改进工作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们会克服种种困难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取个更好的成果。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依据 GB/T19001-20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24001-202016《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公司不断修订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有效运行。通过体系的运行控制、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制定完善作业指导书等多项措施对各质量过程控制、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进行控制,今年以来,公司未发生损工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无任何重大的质量事故和顾客投诉事件,有效降低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一、体系运行成效 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一直强化体系运行,并遵循 PDCA 循环的科学程序不断完善。通过体系运行,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增强了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为员工创造了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而且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建立了科学和完善的质量、安全、环保体系管理体系和系统循环式的运行方式,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的受控状态。公司的行政文件、体系文件和技术文件都进行了有效管理,均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各部门都建立了外来文件清单,质量纪录清单等,合理运用各项管理机制和表单进行工作的管控,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工作质量检查,运用数据分析等各种科学手段,对系统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力求不断改进工作,促进系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预期方针、目标的实现。

 (二)促进了公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确定管理者职责,各项内部事务工作都制定了文件化的工作程序,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质量要求,让全体工作人员都了解体系管理的内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样、如何自我评估和自我控制。全体工作人员均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形成一个全面控制、高效运转的质、安、环管理体系,克服以往那种凭经验管理的不规范做法,解决基础管理弱化、内部协调不畅等问题,使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系统、规范的要求。

 (三)制定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部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质量目标检查,各部门基本实现了本部门的质量目标,且各部门依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严把质量关,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合格率及用户满意率。

 (四)对我公司各区域涉及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职业健康进行了相应的风险辨识与评价,通过管理程序的运行控制、严格执行三层次文件相关规定、制定作业指导书等多项措施对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进行控制,有效降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根据公司环境、职业健康目标、指标,制定了管理方案;收集了各业务部门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公司生产区内环境、职业健康目标的实现,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存在问题的纠正改进措施 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说=写=做”。即“写下要做的,做所写的,检查所做的”。质量体系管理的这三条基本要求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对导入体系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在公司执行体系标准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内部体系审核和工作质量检查等发现,部分人员对公司推行管理

 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效地运用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因为 ISO 标准中概念太多不好掌握。公司现有的管控程序虽然很规范,做到了事事有记录,时时有记录,但太细,执行起来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造成工作成本上升问题等等。所以,有效运行体系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地实践,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持续改进,切实将 ISO 标准的管理理念与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相融合,促进公司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机关效能的全面推进,最终实现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高。

 鉴于此,改进措施如下: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管理者推动是关键,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首先,管理者要树立质量、安全健康意识,做履行职责的明白人、带头人。其次,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施最终的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和奖惩。再次,为有关的过程...

篇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XX 集团质量体系运行状况报告

 部到整体发布了集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以及质量程序文件组织了自今年年初集团领导办公会确定开展集团整体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以来我们从局GJB9000 标准和质量体系文件的培训理顺了方方面面的接口进行了两次集团规模内审初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特别是通过内审后的整改和监督极大的提高了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为顺利的通过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以及为 2003 年质量体系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基础。现就半年多来质量体系运行状况报告如下 一、体系运行业绩 1 质量方针得到有效贯彻质量目标得到落实。

 由集团总裁发布的集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在集团公司各部门、 各项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 “全员参与

 强化质量管理”已成为全集团公司熟知并付诸实施的自觉行动。按照预先制定的年度质量体系总体策划、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及质量目标方案各分、子公司普遍加强了质量控制工作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经过严格的检验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工艺文件的规定从人、机、料、法、环各方面采取控制措施记录控制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评审及处理对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开展技术服务 并追踪其有效性 赢得了用户良好信誉。

 集团各产品公司生产面对市场努力满足用户要求实现了“客户至上

 提供满意服务”的承诺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集团不论是产品不合格还是体系不合格集团都认真地下功夫去解决及时进行纠正采取纠正措施不断的实现着改进体现出集团“持续改进

 创建国际品牌”的承诺。质量方针已经被广大职工所接受和理解并且最终贯彻在产品实物质量上。

 中规定的各项目标已基本得到实现 1) xxx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目标为 98%实际为 100% xx 计算机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目标为 98%实际为 99.02% xxx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目标为 98%实际为 100% 集团质量目标是在集团质量方针的框架内拓展而成并将之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其

  2 xxx 系列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目标为 90%实际为 89.97%

  2 集团各单位计量器具周检率目标为100% 实际为100% 周检合格率目标为98%实际为 94% 3根据各分、子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情况经加权分析集团整体的顾客满意度为 96.88%超过目标 1.88% 4集团在年初就确定了三个重点研发的新品项目即 xx 监控系统项目、高档 xxx项目、xx 产品项目目前已全部研发成功。这三个新品项目在各自领域代表着目前的国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已经为集团产生出直接的经济效益 52002 年 1—10 月份集团产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实现 100% 2 设计开发过程纳入规范化管理。

 展 这套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我们目前的设计开发流程。

 集团在推行 GJB9000 质量体系的过程中依据标准要求结合集团目前的设计开发实际过程参考历史原有的设计在历史上集团有着一套完整的设计开发体系但随着经营体制的调整和集团的发开发体系制定出了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生产定型全过程的设计开发流程并对全过程实施监控进一步规范了集团设计开发过程进而保证和提高设计开发的质量。同时在此基础上技术中心又编制了软件开发质量控制程序和系统集成项目开发控制程序明确提出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项目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加强了设计阶段评审的要求。随着集团质量体系的实施集团技术人员加深了对 GJB9001 标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了设计开发过程实施了对开发过程的控制初步建立起规范性的开发文档不仅提高了开发人员个人素质和开发质量减少反复同时也为集团公司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到今年 11 月底集团 3 个新品开发项目 100%验收一次通过。

 3. 文件、资料管理有序。

 完善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使之运行在满足受控要求的前提下更加符合集团经营实际。集团发布了受控文件、质量体系文件清单和现行修订状态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集团各单位建立了严格的文件发放、收回程序收发有签字编号与部门相对应文件修订有记录。各单位自行发放的文件均履行审批手续予以标识建立签收记录。技术部门发放的各类技术文件 按照 SJ/207.1~6 技术管理制度执行。

 在保证文件受控的同时

  3 各分、子公司依据产品生产的不同特点实行了具体的文件资料收发制度对文件的发放、收回、作废、作废保留、销毁等均履行手续保证了与生产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发放到位。各分、子公司还编制了专用、自制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检定规程等作业指导书。在集团范围内各单位依据受控文件清单实现了有效的技术、质量文件管理。

 4.过程监视、测量进一步加强。

 集团及各分、子公司在生产经营各个过程中都实施了监视和测量以控制各过程工作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分、子公司对过程控制设备、设施定期检定维护保养以随工单或整机卡作为产品标识按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各项要求逐项记录实时的监视着生产过程的运行状态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集团联合各公司采取内部审核的方式监视体系的运行状态在售后服务过程中各分、子公司测量顾客满意度集团进行加权分析这也是监视售后服务过程的方式之一在职能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以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及绩效考核作为监视手段如集团办公室对日常工作进行充分量化与细化使之成为本部门的质量目标进行考核达到过程监视的目的。同时集团科技质量部每月进行 Q 项考核从员工意识、体系运行、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对各分公司进行综合评估而本次管理评审会议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集团所涉及的所有过程进行监视。所有这些监视和测量措施的实施都有效的保持了集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5. 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得到完善

 依据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集团人力资源部补充完善了集团各岗位 包括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启动了对新员工的入厂测评从教育、培训、技能、经验四方面入手重新整理了集团员工的岗位能力建立起系统的集团人力资源要求为有效地实施人力资源的协调、调配、管理奠定了基础按照 GJB9000标准要求补充完善了集团今年完成的培训记录。xx 部设计专门表格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所产生的所有记录均按集团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分类、整理、标识并开展数据分析工作为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高集团人员整体素质提供了数据基础。

  4 6.产品质量保持稳定。

 集团体系覆盖的几类产品在本年度基本保持了稳定的质量水平 没有出现重大质量问题。xx 分公司在本年度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均达到 100%工程安装、开通合格率均达到 100%废品损失率始终控制在 0.5%以下公司产品质量状况比较稳定各工序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元器件、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入厂检验到各工序质量的保证以及最终产品的验收都能严格按规定操作、执行各种设计文件、工艺、检验/验收文件都能保证齐全计量器具状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人员素质、技能符合要求这说明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有效运行。xx 分公司、xx 公司、xx 公司所生产产品的质量也基本保持稳定。各公司的采购活动除零星采购外基本实现了“合格供方名单”中限定的供应商进行采购但在及时更新合格供方等方面仍需继续加强控制。

 7. 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及时确保顾客满意。

 集团各产品公司十分重视用户服务工作xx、xx、xx 都建立了用户档案跟踪用户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状况处理用户的问询、请求、函电、传真一般不超过当日都百分之百得到相应的回复。对用户使用中的问题销售及生产单位共同配合积极帮助用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各分、子公司积极开展顾客满意度测量xx 分公司、xx 分公司、xx 公司均在客户服务单增加了顾客反馈的内容 将顾客的反馈意见予以量化成为测量顾客满意度的依据之一。xx 分公司、xx 公司主动向顾客发函调查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和各分、子公司的顾客满意度均保持在 95%以上未发生顾客投诉现象顾客反馈的信息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xx 在顾客心目中已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8. 有效的实施体系内审验证纠正措施的落实。

 按集团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每间隔 6 个月进行一次集团范围的质量体系内审。集团公司于 9 月 16 日~9 月 29 日进行第一次内审对集团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初步检查共开出 80 个不符合项涉及到体系覆盖的各部门和各过程审核出较多的问题于 11月 1 日~11 月 21 日进行第二次内审进一步细查了集团体系的运行并且对前一次内审的不合格项进行追踪共开出 36 个不合格项没有出现严重不合格项目前各个不合格项的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各项纠正措施保持了持续有效。

  5 二、集团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评价 经过近半年的运行 集团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尽管很年轻 一些环节的过程控制尚处于初级阶段 但总体上各业务过程已纳入体系管理的正规轨道 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对标准的理解正在逐步深入特别是内审的监控有力地推进了质量体系的建设。上面所述的各项改进给集团带来了新的生机 因此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十分明显 并已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自我改进、 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中通过持续改进加以完善。

 三、存在问题及措施 1) 员工质量意识问题。由于集团公司首次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管理为符合标准要求对一些部门及员工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必要变动 同时在集团整体的范围内增加了对记录的要求 这与我们历来奉行的管理模式与工作习惯产生了一定的不同 因此造成一些员工遇到问题不读文件或无视文件规定 在实施中与规定要求仍有偏差 使质量管理部门的推动工作十分艰难。各单位应加强学习和教育树立起“要按 9000 标准要求做”的新观念 2) 质量记录问题。质量记录的目的在于证明质量体系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主要是通过质量记录来反映。尽管此项工作已有很大改进但在部分单位对关键的过程没有记录的证据或是在过程进行中不记录而在事后补办记录个别项目、编号等仍有遗漏影响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各部门要对质量记录进行一次全面审核规定的项目必须记全不适用的可以取消但不能空项划改必须签字。

 3) 统计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低级水平。从所收集的数据中通过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关于顾客需求、设计开发重点与难点、合格供方选择、废品产生原因、培训需求、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如利用这些信息加以改进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集团内含的潜力。而集团目前统计技术的应用项目少方法比较简单相应的改进措施不到位使数据分析的效用大打折扣。应逐步加强相关培训和推广应用范围。4) 培训工作不到位。上述几个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培训培训是质量体系的一个专门过程直接影响质量运行的效果 此项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人力资源部 各公司及各部门都应根据本单位员工的岗位表现情况针对不满足岗位要求的员工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及时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内部培训 同时培训应立足于岗位实际要求 认真开展培训有效性的评价对于效果不明显的培训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以达到员工满足、甚至超

  6 越岗位要求的目的。

  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推进得到了集团领导及集团各相关部门、技术中心、分、子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基层单位为此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使得体系的建设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由于集团的规模大、产品类别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强化对标准和集团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不断的改进工作流程发挥出 GJB 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最大效用为集团第三次创业奠定基础。

 以上报告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讨论。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日

篇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管理之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评价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及其发展过程

 第二节

 TQM 实现与质量文化

 第三节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四节

 国际上的各种质量奖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及其发展过程

 一、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二、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三、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1. 质量管理 ISO9000:2008 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 “ 在质量方面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 注1 1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一、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2. 全面质量管理

  “ “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

 3.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 1 )质量方针

 “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宗旨和目标 ” 。

  说明:

 企业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 , 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

 质量宗旨 、 总的指导思想

 ;

 企业长期或较长时期内质量活动的指导原则

 ;

 质量方针应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提供制定质量目标的框架; ;

 ISO 9000 族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 。

 遵循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与顾客需求和期望适应 引导组织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具有可操作性 , 即经过努力可达到 简明 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框架 质量方针的管理 对质量方针的要求:

 实例:

 团结求实实现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创新争先持续改进是企业的动力;让顾客放心 、 满意是企业的追求。

 。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 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 , 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 以保持我公司的尊严与活力。

 。

 只提供可靠的 、 能实现顾客所期望的功能的 、 使顾客完全满意的优质产品 , 为实现零缺陷而努力奋斗。

 。

 以市场为导向 , 以用户需求为目标 , 坚持质量第一 , 强化质量管理 , 产品实物质量赶上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 争创世界一流。

 。

  “ 不断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做世界级的合格供应商。” ”  售后服务质量方针为:

 “ 用户永远是对的。” ”  以高可靠的质量体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优质的技术服务,确保广大顾客满意。

  所有顾客满意是企业的主要目标,质量是每个人的责任,企业对一切工作实行持续改进。

  杭州自来水公司:连续不断地供水,热情周到的服务。

 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向客户提供最优良的保险产品、最完善的全程服务和最健全的风险保障。

 (2 2 )质量目标( (quality objective) )

 “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

 说明:

 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 , 建立在组织的质量方针基础上;

 质量目标是具体的 、 定量的 、 可测的;

 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包括与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 。

 通常组织需要对自身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体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具体化和定量化 切合企业实际 , 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在组织的每一个层次上展开和分解 包括多样化的具体目标 ( 产品目标 、 顾客满意度 、 优质产品率等)

 )

 对质量目标的要求:

  实例:

 产品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不少于 400 小时 , 首次大修期不低于 8000 小时 ( 工程机械厂 )

 。

 电度表 MTBF

 40000 小时 , 滤波器生失效率1 1/ / 600

 百万小时( 电工厂 )

 。

 顾客开箱合格率 100% % , 何等产品率 40% % , 早期故障率为零 ,MTBF 为2 2. .5 5

 万小时 , 用户满意度为 85% % , 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5% % , 按 GB/T 9004- - ISO 9004 来完善质量体系 。

 服务质量目标:

  服务投诉率小于 10 × 10 - -6 6 ;

  服务遗漏率小于 10 × 10 - -6 6 ;

  服务不满意率小于 10 × 10 - -6 6 。

 13 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关注顾客的需求 顾客满意率≥90% 确保四星标准 服务质量达标率≥90% 清洁卫生达标率≥90% 设施完好率≥95% 营造温馨家园 服务承诺兑现率≥95% 坚持持续改进,实现不断创新 QMS有效运行 年内实现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 兴海饭店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关系表

 4. 质量策划

 “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 活动:

 5W1H

 —— 内容主要包括:

  产品策划

  管理和作业策划

  编制质量计划

 5.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

  “ 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的部分 ”

 说明:

 贯穿于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 对产品形成全过程有关质量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的控制

 监视产品形成全过程 , 排除导致不满意的原因

 三个主要

 环节:

 制订计划和程序

 计划和程序的实施、评价和验证

 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和采取纠正措施

  —— 范围:全过程

  —— 手段:作业技术和活动

  —— 对象:影响质量的人 (man) 、机 (machine)、料 (material) 、法 (method) 、环(environment)

  通俗的理解:实现策划的内容

 6.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

 “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说明:

 同时对顾客和企业管理者本身

 内部

 —

 对顾客负责 , 承担质量责任 , 对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

 外部

 —

 向需方 “ 证实 ”

 需方对供方质量体系的验证、审核和评价

 供方向需方提供 “ 证据 ” (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质量记录、工作程序等文件)

 考虑经济性

 —

 提供适当信任

 —— 内部质量保证活动:目的是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提供信任 —— 外部质量保证:目的是向顾客或第三方提供信任  通俗的理解:获得信任,让人相信能做得好、能满足质量的要求

 7. 质量改进

 “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

   —— 要求是多方面的,如有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等

  —— 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

  —— 致力于主动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待问题暴露

  —— 效果评价依据三个方面: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和社会损失

 9.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2008 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为:

 “ 指挥和

 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管理体系。

 ”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8. 质量控制

 “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

 二、质量管理发展过程

 从质量管理的产生至今,经历了约一个世纪。质量管理

 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

 从历史的观点来

 看 , 差不多每隔 20 年 , 在解决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发生重

 大的变革 。

 在此过程中,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一

 直在更新。有关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国内

 外普遍认为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0 世纪初的质量检验 →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统计质量管理 →

 20 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全面质量管理 。

 1. 20 世纪以前的质量检验思想 ——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特点:

 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

 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工人既是操作者又

 是质量检验、质量管理者,且经验就是 “ 标准 ” 。

   操作者质量管理:

 20 世纪以前,生产方式主要是小作坊形式,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制造和检验的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 “操作者质量管理 ” 。但当劳资双方有矛盾或操作者技术水平或责任心较差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 工长质量管理:

 20 世纪初,泰勒提出了操作者与管理者的分工,建立了 “ 工长制 ” ,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使操作与检验职能分化,强化了质量检验职能。称为 “工长质量管理 ” 。

  检验员质量管理:随着管理分工概念的提出,企业中逐渐产生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有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员、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使质量检验的职能进一步加强。这一过程称为 “ 检验员质量管理 ” 。

 2. 质量检验阶段(一般指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

 特点:

 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

 的检验部门和人员,有人称它为 “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 。

 

 二次大战之前,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也就是说,通过严格的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一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检验是这一阶段执行质量职能的主要内容。在由谁来检验把关方面,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质量管理在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发展到检验员 , 对提高产

 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但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 ,

 质量检验阶段存在很多不足:

 (1 1 )

 事后检验 , 犹如 “ 死后验尸 ” , 不能预防废品的生产 , 对已经造成质量损失难以挽回;

 (2 2 )

 仅限于检验 , 缺乏系统的优化 , 即使出现质量问题 , 很难找到责任人;

 (3 3 )

 全数检验;

 (4 4 )

 破坏性检验 ( 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 )

 。

 尤其是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 , 这些弱点尤为突出 。

 在此时期,由于发现了质量检验中存在的缺陷,如这一

 阶段消极的事后把关的特点,导致了一些理论方法的研究:

 一些学者开始进行更适合的质量管理方法的探索,并设法运

 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 Bell )实

 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

  1924 年,贝尔电话研究所休哈特 (W.A.Shewhart) ,提出了控制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缺陷预防的做法,即 “3σ” 图法 —控制图。

 —— 事后把关变积极预防

  1929 年道奇 (H.F.Dodge) 和罗米格 (H.G.Romig) 提出

 “ 抽样检查表 ”; 瓦尔德 (A.Wald) 提出逐次抽检( ( 序贯抽检) ) 方法。—— 解决了全检不适合的情况

 但到了 20 年代末 30 处年代初,由于经济危机,

 商品滞销,产品积压,生产力下降,致使这些方法

 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一直到 30 年代末 40 年

 代初,绝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

 法。

 3.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一般指 20 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

 特点: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产品的质量波动中找出规律性,

 采取措施消除产生波动的异常原因,使生产的各个环节控制

 在正常状态,从而更经济地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产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二战对高可靠性军需品的大量需求,质

 量检验工作立刻显示出其弱点(军需品大多属于破坏性的,不允许全数检

 验),检验部门成为薄弱环节。由于事前无法控制质量,检验工作量大,

 军火生产常常无法按期交货,影响前线军需供应。为此,美国政府和国防

 部组织了一批统计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军需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促

 使数理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得到应用。这时,未被普遍接受的休哈特

 防患于未然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及道奇、罗米格的抽样检验方法,被重视

 起来。

  该阶段的手段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不合格品并检验产品质量,在方式上是由专职检验人员转过来的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标志着事后检验的观念转变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使质量管理进步很大。

 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制定的战时控制质量标准:

 AWSZ1.1- -1941 质量控制指南; AWSZ1.2- - 1941 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 AWSZ1.3- - 1942 工序控制图法。

 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理在 20 世纪 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后,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利润。

  20 世纪 40 年代起,W W .E E . Deming 博士把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传播给了日本企业,对日本的质量管理作出巨大贡献 .

 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 “ 事后把关 ” 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它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范畴(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局限在制造和检验部门)。

 4. 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及其原理方法

  (20 世纪60 年代至今)

  特点:

 以顾客为关注点;授权与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和学习;

 以事实为管理依据;领导与战略策划。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促使统

 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①大规模系统开始涌现,质量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美国的 “ 阿波罗 ” 飞船零件 560 万个,如果零件的可

 靠性只有 99.9% ,则飞行中就可能有 5600 个机件要发生故

 障,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全套装置的可靠性要求在

 99.9999% ,在 100 万次动作中,只允许失灵一次,连续安全

 工作时间要在1 1 亿到 10 亿小时。

  如此要求,单靠统计方法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对设计、准备、制造、销售和使用等环节都进行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工具。这样,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形势对...

篇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我院自从 2001 年 12 月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3 年 9 月通过改版使用 ISO9001:

 2000 版, 并取得了认证机构复评通过, 几年来我院的质量管理一直按照体系文件的有关要求执行, 通过内外部的评审和审查,使我院的管理和设计成品质量、 服务质量均较以前有了 明显提高, 体系和程序不断完善, 符合体系中规定的“持续改正” 的要求。

 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 提高了 设计产品的质量, 服务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 通过今年三月份的外部监督审查和八月份的内部审核, 总的来说, 我院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是基本正常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每年 1 至 2 次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一年一次的管理评审, 一年一次的接受认证机构的外部监督审查均正常进行, 院部的文件管理、收发文管理、 档案管理比较规范, 对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校核按规定进行, 符合计量管理要求。

 “二校三审” 制度执行进一步加强, 项目设计策划、 计划安排逐步正规, 能按要求进行, 设计回访制度逐步落实。

 持续改正工作正常进行, 今年三月份, 我们对认证机构监督审核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了 及时的整改, 五月份对管理手册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 补充修改完善, 八月份通过内审发现对设计资料不够完善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对不合格项进行了 整改, 对《勘测检验控制程序》中的“勘测工作完工报告” 和“勘测成果验收报告” 表格内容有不够完

 善的地方进行了 修改, 等等。

 通过不断地持续改正, 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体系文件逐步得到了完善。

 但从今年 3 月 27~29 日的外部监督审查和 8 月8 ~10 日的内部审核情况来看, 我院的质量体系管理和设计管理程序及产品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许多值得进一步整改的地方。

 我院目前经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有 20 名, 但内审员对内审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 对我院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反映在平时工作中按程序办事做得不够完善, ISO 资料收集、 整理不够全面, 记录、 签认不完整, 可追溯性不强, 平时的学习记录、 技术分析会记录等没有形成文档予以保存, 设计室及项目组文件传递没有记录等等。具体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对图纸各级校审出来的错误没有进行及时的统计分析和评价,没有得出设计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次要问题和一般问题, 信息传递不畅通, 不利于决策和今后持续改进。

 (2)

 对图纸的校审中还存在着签署不及时、 不完善, 校审不够仔细,甚至存在应付的现象出现, 今后要进一步明确校审职责, 并对其职责达到具有可追溯的目的。

 (3)

 在设计过程中专业之间互相交流协调不够及时, 项目负责人的管理职责没有到位,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时间控制和质量控制不够明确,仍时常存在总体策划和专业策划不到位和拖后的现象, 引起设计完成时间拖延, 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4)

 设计资料的归档虽较以前大有进步, 但仍有些资料归档不够及

 时, 主要表现为顾客提供的资料、 自己在外单位收集的资料、 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资料等。

  (5)

 项目完成后, 没有召开设计项目经验总结, 技术分析会, 也没有写出设计总工作结报告, 及时进行经验交流, 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到“举一反三”。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院多年以来的一种通病, 需要全体员工, 特别是管理层和项目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整改 , 针对今年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提出如下建议:

 (1)

 要求各室经常性地组织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进一步明确各级校审人员的职责权限, 考虑到人员的变化, 及时对校审资格和特殊岗位人员资格重新确认。

 (2)

 继续并进一步推行资料归档拖迟和缺失责任处罚制度。

 (3)

 进一步完善质量奖惩制度, 严抓各级设计策划。

 (4)加大力度培养项目负责人, 并适当提高项目负责人的奖金比例,将各项目设计校审完成后的信息统计责任落实给项目负责人, 并作为兑现奖励的必备条件之一。

 (5)

 推行技术分析会正常化、 制度化和成果规范化, 以利于先进经验的推广和借鉴。

 (6)

 修改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作业文件的不合理部分, 继续做好持续改进。

 2005 年 12 月 29 日

篇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XX 年行政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行政部依据《审核计划》 要求, 对质量体系在本部的实施运行的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并根据部门在此次评审中所负的职责进行汇报, 如有不妥, 请予指正。

 一、 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状况;

 XXXX 年行政部在每一个环节、 每一项业务流程中始终贯彻执行, 保证了 运行的平稳和工作的连贯性。

 一年来质量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1、 工作人员建立了质量意识, 从过去的被动应付逐步成为自觉的规范操作, 已

  基本成为“体系人” 。

  2、 工作人员对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以及体系文件有了一定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有效的利用体系文件指导业务操作;

  3、 能够不断实施质量改进和工作效果的评估, 提升部门的管理工作水平。

 虽然对主控文件中的活动过程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但个别流程仍不够简洁。

 二、 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

 1、 文件化体系的评价。

 本部文件化体系结构是是根据识别出的过程活动找出标准条款编写完成的, 主控文件能够体现出与实际活动的关联性。

 同时在运行中强调“过程” 控制, 基本达到了对人力资源、 薪酬福利、 绩效、 培训等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经过一年的有效运行, 本部的文件化体系描述过程与实际活动相适宜。

 2、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评价。

 部门主管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了带领、 引导的作用, 同时促使并且激励行政部的工作团队积极参与, 贯彻质量体系的始终, 在运行过程中,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对部员工工作做了明确的设计, 确定内部各接口的信息流向, 明确各岗位职责, 按照文件要求不定期实施内部自查, 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 在管理上强调持续改进, 促成了 贯标工作在本部门的有效运行。

 3、 持续改进工作中文件修改完善过程的自我评价。

 行政部通过检查、 部门内部审

 核, 及时找出了一些体系文件当中与实际活动衔接不畅, 存在的问题的环节, 反复进行调研, 提出修改意见, 例如员工守则、 员工招聘规定等及时向文控申请追加完善, 满足实际需求。

 同时还果断做出了文件合并, 重组流程的措施, 确保了 主控文件流程的简洁有效。

 4、 培训教育评价。

 行政部定期开展对体系文件以及更改后的体系文件的培训, 通过行政内部计算机信息平台、 工作例会对员工进行宣讲, 加深员工的理解和记忆。使员工进一步理解了 质量方针的内涵, 提高了 本部各级人员的服务意识。

 5、 质量体系在本部门运行过程的分析评价。

  行政部文件资料管理员根据文件管理的标准要求, 保证了 文件和质量记录的清晰、 完整, 同时对于各种互传性的资料建立了 相应的发放记录本, 使体系在本部的运行过程得以体现、 易于识别。

 另外在实际运行中有些记录并非质量记录, 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 能够体现部分质量活动的表单, 如人员异动单等均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予以保留, 促使体系运行受控有效。

 三、 人力资源部全年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XXXX 年本部质量目标为:

 (1) 、 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完成率 XX%;

 (2) 、 培训有效性记录率 XXX%;

 (3) 、 员工培训档案的建立率 XX%;

  (4) 、 新进员工的职前培训率 XX%;

 (5) 、 本部年度培训计划完成率 100% 公司要发展就要留住人才, 培养人才, 所以 XXXX 年行政部制定的质量目标倾向于培训管理工作, 今年公司共培训 XXXX 人次(包括在岗和岗前)

 , 其中在岗内部培训受训人数 XXXX 人次, 岗前培训 XXX 人次。

 其中特殊工种 XX 人通过考试正式上岗。同时 XXX%完成了 本部年初的即定计划。

 培训效果有效率性记录达 XXX%。

 行政部基础信息资料均按文件管理要求进行归档, 并保持电子版记录, 同时在人力资源内部进行信息共享, 有效的规避了无效劳动, 在各项检查中未发生一项不合格。

 XXXX 年行政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较为理想, 但这是个动态改进的过程, 所以必须进

 一步引发思考, 使得我部的质量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框架更加清晰, 细节更加细致。

 四、 XXXX 年行政部工作回顾:

  1、 培训教育实施的效果评价及分析

 XXXX 年行政部经过缜密思考和设计, 形成了 一整套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 严格的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规划, 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培训方式, 尽可能地符合公司发展的利益, 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今年行政部通过不同层次、 不同专业的技术培训教育, 让新进员工适应了岗位的要求。

 不能否认的是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的体系仍然未能完全建立,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脱节依然存在, 培训效果不明显, 听着感动, 想着激动, 回去不动? 的现象也有发生, 从整体来看培训工作仍然缺乏系统性, 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内训讲师队伍, 同时“全员培训、 终身培训” 的观念还未树立。

 五、 XXXX 年工作思路及对策:

 1、 改变管理人员思维观念。

 破除管理人员的经验主义思想, 树立靠流程管理, 按规矩办事的习惯; 同时破除按部就班的思想, 树立持续改进观念, 质量管理体系能否运行顺畅、 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人, 在于“体系“中每个人是否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取决于人“正确的做事” 的能力如何, 所以今后, 我们要员工任免、 是否续签合同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执行能力结合到一起考核, 并且在人才的选拔和管理者任用方面实施动态管理。

 2、 强化团队意识。

 公司经历了 多次人事制度的改革、 经营机制的调整及各种市场风险的袭击, 员工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与以往相比, 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我们也发现,公司每个人作为个体时, 反而能够发挥自身优势, 但作为团队成员时, 合作性就不强, 所以 2011 年公司将以团队建设作为主题, 贯穿到各类工作中, 积极倡导团队建设, 建立友好集团的团队文化。

 3、 塑造人力资源管理者。

 通过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参与, 逐渐使非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各级管理人员有效管理下属的基本胜任特征, 行政部就绩效管理、 培

 训管理、 激励管理, 劳动关系管理四大模块向所有管理者进行宣贯。

 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 形成公司整体联动, 共同开发和培养员工素质, 实现公司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 实现人员考核一体化。

 行政部在 2010 年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 着手进行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 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和运行。

 由于绩效考核工作牵涉到各部门各职员的切身利益, 因此行政部在保证绩效考核基础上, 要做好绩效考核根本意义的宣传和释疑。

 从正面引导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绩效考核, 以期达到通过绩效考核改善工作、 校正目标的目的。

 行政部在操作过程中将注重听取各方面各层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 使绩效考核的运用成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助手。

 5、 搭建培训体系。

 建全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 严格的培训体系, 建立内部培训讲师队伍。

 同时加大培训经费的力度, 提高培训质量, 扩大培训范围, 复制更多、 更优秀的、 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并把培训与员工的职位升迁、 薪酬变化紧密结合起来。

 6、 修订并完善《职位说明书》 。

 以岗位测评结果为依据, 进一步梳理《职位说明书》 使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分配、 工作衔接和工作流程设计更加精确, 使公司更加了解各部门、 各职位全面的工作要素, 适时进行扩、 缩编制。

 详细的《职位说明书》也将给人力资源配置、 招聘和为各部门员工提供方向性的培训提供依据。

 7、 激励机制的建立。

 员工激励是福利政策的延伸与补充, 涵盖了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部分。

 做好员工激励工作, 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 稳定性、 向心力、 凝聚力、 对企业的忠诚度、 荣誉感等问题。

 因为员工福利和激励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此项工作开展的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到员工士气、 人才流动率、 企业凝聚力和吸引力、 公司运作效率和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

 所以行政部将站在公司长远利益的立场上, 做好员工福利与激励工作。

  8、 正确处理劳资关系, 控制人员流动率。

 劳动关系牵涉到公司的整体利益, 也关

 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行政部将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从公司根本利益出发, 尽可能为员工争取合理合法的权益。

 保持公司内合理的人员流动率, 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员工思想动态, 并了解每一位辞职员工的真正离职原因, 形成分析结果, 找出应对方法, 避免骨干员工的流动。

 9、 行政部门自身建设。

 行政部的自身建设也正在逐步走向规范, 职能作用也逐渐得到体现。

 行政部工作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自身的正规化建设十分重要。因此, 行政部在 XXXX 年将大力加强本部门的内部管理和规范, 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行政工作要求, 将人力资源工作从简单的人事管理提升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

 10、 其他工作。

 行政部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公司工作的各个层面, 日常工作中行政部还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

 同时包括:

 建立公司内部沟通机制; 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宣贯等。

 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促进公司部门之间、 上下级之间、 劳资双方的了解与合作, 建立健康、 和谐的内部关系, 避免因沟通障碍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 工作配合度低、 缺乏互信等不良倾向; 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宣贯方面, 要形成一个不断累积、 不断传承的过程, 它不只是文字工作或文体活动。

 人力资源部在操作中抓住关键工作, 确定工作目的。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 团结广大员工,将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观念统一到公司的精神、 宗旨、 理念上来。

 使组织内所有人员共同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报告人:

 黄勇 二 0 一 0 年十二月一十五日

篇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一、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三个月来, 在各部门、 车间的配合下, 每一项工作、 每一个环节都在按照管理体系贯彻执行, 保证了运行的平稳和工作的连贯性。

 6 月14 日至 17 日进行了体系运行以来的第一次内部审核, 共抽查 214 项, 查出不合格项 98 项, 其中严重不合格 3 项, 不合格项占抽查项总数 45.6%, 审核结束后,内审组对所有不合格项开出不合格报告, 总经理组织了对内审报告的讨论, 并规定所有责任部门包括管理层必须按期完成对不合格项的整改。

 至目前为止, 所有严重不合格项已完成整改且运行良好。

 7 月 4 日至 7 日进行了第二次内部审核,抽查 153 项, 查出不合格项 55 项, 无严重不合格, 不合格项占抽查项总数 35%,以确认经第一次内审后修正的体系有没有重大缺陷和严重不合格项, 并进一步验证体系的符合性、 有效性。

 三月来质量体系在本公司的运行呈如下特点:

 1、 建立了质量意识, 从过去的被动应付、 随心所欲逐步成为自觉的行为,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 对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以及体系文件有了一定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能够有效的利用体系文件指导业务操作;

  3、 能够不断实施质量改进和工作效果的评估, 部门的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由于体系文件整体运行时间较短, 体系的稳定性还未能完全建立。

 有些流程还不够简洁。

  二、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

 1 . 体系文件的评价。

 本公司文件是根据以确认的生产过程活动对应相应的标准条款编写完成的, 主控文件能够体现出与实际活动的关联性。

 同时在运行中强调了对“过程”的控制, 达到了对过程的监督、 工艺的规范、 原辅材料的检验、产品的抽查、 监视测量装置的定检等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公司的现行体系能够保证公司的产品能够满足产品新标准的要求, 经过三个月有效运行, 文件体系描述过程与实际活动相适宜。

  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评价。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主管领导起到了带领、 引导的作用, 同时促使并且激励了公司员工的积极参与, 贯彻质量体系的始终, 在运行过程中,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对部室、 车间工作做

 了明确的分工, 确定了内部各接口的信息流向, 明确了各岗位职责, 按照文件要求不定期实施检查落实, 提高了员工的执行能力, 在管理上强调持续改进, 促成了贯标工作在公司的有效运行。

 3、 持续改进工作的自我评价。

 通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及时找出了一些体系文件当中与实际活动衔接不畅, 存在的问题的环节, 反复进行调研, 提出修改意见, 例如一些记录表格填写繁锁、 签字手续不健全等我们及时追加完善, 满足实际需求, 从而确保了主控文件流程的简洁有效。

 4、 制定了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与发生。

 在生产中加强对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及不合格材料的控制, 该返工的坚决返工, 该报废的坚决报废, 决不迁就, 同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个月来处理质量事故三起, (《思想品德七上》 裁切过小、 侧胶粘结不牢; 《今古传奇故事版》 拼到、 《今古传奇武侠版》 因热溶胶问题出现粘结不牢。

 )

 顾客投诉一起。

 (《高中英语三》 出现散页。

 )

 三、 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最根本的要求是:

 “写下要做的, 做所写的, 检查所做的。

 ” 这三条基本要求看似简单, 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 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 没有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 执行或者执行了确没有记录。

 对关键过程的产品的策划和实际完成的成果, 要保持相互一致和适应性, 要及时纪录并进行评审, 违反了“做所写的” 这一准则。

 2、 有些部门负责人对工作程序理解不够, 用现场指令代替文件规定的程序。

 这样就会逐渐使质量体系运作日趋困难。

 3、 工作没有按认证的要求来做,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对最终产品埋下质量隐患。

 发生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是员工对工作程序不理解, 对自己的工作只有感性认识而没有理性认识, 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只要完成任务就行。

 4、 “只做不记” 主要是指工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注意记录或不注意保存原始记录, 具体做了什么, 有时连自己也不清楚。

 做的好坏程度也无法判定。

 5、 随意性强:

 主要是指随便改变操作程序, 而不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和签发变更通知单。

 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 破坏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 敷衍了事:

 一些部门对质量工作重视不够。

 各部门在质量体系运行中,

 只有最基层的内审员自己在做此项工作, 部门其他人员对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并不了解。

 认为认证只是填填表格而已, 对体系的认识不够。

 四、 持续改进的建议

  1.

 希望公司对员工加大 ISO9001 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

 加强培训和学习, 了解各项控制程序要求。

 把质量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融和在一起, 要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公司和部门对日常工作的要求, 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2.

 公司部分设备维修、 保养不够及时、 到位,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 个别车间对设备维修保养不够重视, 对设备修理积极性不大, 修理不彻底, 造成重复维修, 从而增加了维修费用。

 望公司制定相应的措施。

 3.

 在原辅材料的供应上由于有部分材料是在认证初期购买的, 没有对供方进行评估、 调查, 造成了原辅材料供应的不合格, 从而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希望今后我们的原辅材料在合格供方购买, 实行比价采购。

  4.

 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 要让公司员工一踏进大门, 就能感觉到活力和人性化的企业氛围, 让职工感到亲切和放松。

 所以要留住人才彼此间就要能够宽容以待, 相互体谅。

 员工既然选定了我们企业, 我们企业就要想到员工的今天,也要想到员工的明天, 望公司对员工的将来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 , 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5.由于印刷属加工型企业, 在用工上相对偏紧, 确有需要鼓励员工加班,这样既提高工人的薪酬, 也避免了 任务不足时的放假, 操作员工一般都能理解和接受。

 为了稳定产品质量, 树立企业对外信誉, 我建议公司实行岗位工资制, 取消计件工资。

 这样做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其积极作用。

  以上是我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我相信, 各职能部门对于ISO9001:

 2000 标准的贯彻与实行, 各条款的运作程序和要求已经掌握了。

 我作为管理者代表, 由于又负责质量部的日常工作, 对指导及督促各部门的体系运行还不够到位, 但由于各部门的努力。保证了公司的质量体系能够基本有效的运行。在这里我感谢各位。

 并相信今天的管理评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管理者代表:

 陶勇刚

 2006 年 7 月 15 日

推荐访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价 质量管理体系 运行 评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4 微胜文档网 www.beautyinvitation.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8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