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微胜文档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微胜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5篇

日期:2022-09-14 21:55:02 来源: 网友投稿

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5篇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 —1— 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思考和建议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5篇

篇一: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

dash; 1 —

 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思考和建议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在本质上就是“法治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运用法治思维、贯穿法治精神、重视法治方式的营商环境。一方面,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正在日益优化,另一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一定差距,亲商、安商、富商氛围不浓。当前,坚持依法办事,以法治方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列,努力把我打造成为发展环境最优,投资吸引力、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概念研究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定义。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定义是:“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执行合约、关闭等,遵循政策法规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法治环境是指全社会法律主治、依法而治所形成的特定意义上的社会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运用法治思维、贯穿法治精神、重视法治方式的营商环境。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内涵。一是平等保护。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

 — 2 —

 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二是公平公正。立法应当确立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执法、司法必须坚持权利平等和公正,经济交往中各类主体的财产权得到公平公正的法律保障。三是遵法守信。经济交往中各类主体必须全面树立法治信仰和遵法观念。同时将守信贯彻到经济交往各个环节,健全公民和组织的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行为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三)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义。一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加快转型发展、推动经济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与集聚,成为能否在经济技术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要取得转型发展成功,就必须在推进产业、技术等方面硬转型的同时,更加重视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核心内容的软转型。二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旨在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减少政府对资源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对直接干预,通过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三是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以提高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目标,以法治为基石,建立起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市场主体诚实经营,公民遵法守法。

 — 3 —

 (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法治化营商环境目前没有权威的评价标准,其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到营商环境之中。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二是落实发展新理念,以良性创新和加强协调性的思维,及时修改完善、研究制定出台急需弥补的缺位、错位和不协调的法律法规及其法律释义等,提高法律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政府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法治政府”不断优化,加强落实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法律法规,并科学细化制定相关法规及其配套细则。四是党和政府机关对司法工作的制度化监督、人大常委会对执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法制部门的监督、政府营商监督部门的专业监督、司法部门的内部监督、市场主体的民主评议等,需要进一步精准高效和落到实处。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状况分析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做法 近年来,我市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大力实施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四化”工程,营商环境总体持续改善。

 1 1 、着力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把分散在24个部门的119

 — 4 —

 项行政审批事项、职责、环节一次性集中划转至市行政审批局,24个窗口受理24枚印章审批,变为“一窗受理、一章审批”;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制度,最多达42证联办。二是全力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推进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已制定政务服务四大体系630项标准,市级138项行政审批事项工作标准;提出免费帮办代办与预约延时服务,委托银行为申请人提供章程登记“一站式”无偿代办服务,开展窗口帮办代办服务,帮办企业注册各类业务26280件。

 2 2。

 、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一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开放企业名称库,实行企业自主查询、自主申报,全面应用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系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在网上办理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二是重拳整治“红顶中介”,先后治理和规范违规中介机构13家,清退违规资金53万余元。三是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建成了市县乡三级权责清单体系,公布市政府各部门2776项、责任事项21409项,并对市住建、房管、规划等20多个部门的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3 3 、大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地由综治部门牵头,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盗窃企业财产、非法集资、放高利贷、“套路贷”等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类案件的侦破力度,对大要案实行挂牌督办,2018年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3.6%,侵财类刑事案件同

 — 5 —

 比下降15%,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和商事仲裁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主渠道作用。2017年全市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12件,市政府本级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2件。市仲裁委共受理各类仲裁案件625件,涉案争议标的额13.72亿元,案件调解结案率达68%。

 4 4 、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一是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监督,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清理和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共清理市政府文件1251份,对超过有效期和需要修改完善的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二是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审判机关开设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推行快立、快审、快执机制,提高审判效率。集中清理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和执行案件,着力提升结案率。三是进一步营造法治氛围,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场所阵地和制度建设。以“法律六进”为抓手,全面开展“法治企业”示范建设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积极开展“法律进民企”普法宣传活动,引进律师服务团队,向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宣讲法律知识、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

 — 6 —

 (二)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我市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虽然日益优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企业期盼相比、与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公室“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反馈的意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1 1 、部分地方政府及部门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识有待提升。一是少数地方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对国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招商引资新项目和老企业在一定程度时还存在“区别对待、一碗水端不平”现象。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力”问题依法存在,执法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时有发生。某地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违法处置承包人财产,产权人信访近十年,并且网上发布大量投诉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对当地营商环境负面影响较大。三是有的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陷入行政、民事赔偿纠纷中,引发诚信危机。如某县法院因拖欠建设工程款,被建筑公司起诉;某区政府部门因规划调整给企业造成损害而不予补偿,造成行政补偿纠纷被诉至法院。

 2 2 、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是行政审批效能不高,工程审批改革推动不平衡,县市推动改革明显滞后,实打实落地的较少。二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还存在信息资源共享不够,少数部门因保密原因和行业规定,信息、数据尚未互通互享,影响办

 — 7 —

 事效率,办事群众网办体验感和便利度不高。如某房地产公司对国土部门退还其配建廉租房土地出让金久拖不决问题反映强烈。

 3 3 、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一是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以及骗取贷款、非法融资、逃避债务等行为在一些地方、行业依然存在。工程招投标市场上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比较普遍,干扰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二是行政执法过程中以罚代法现象比较突出,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到位,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房地产服务中心某部门负责人胡某滥用职权,骗取拆迁款,从事盈利活动的违法行为对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三是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保障企业自主加入和退出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利机制不健全,部分行业协会商会尚未建立,收集意见方式方法不多、渠道不够畅通。

 4 4 、司法对营商环境的促进和保护不够。一是贯彻落实保护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力度不够。近几年,中央、国务院和“两高两部”分别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措施在个别地方没有得到有力执行,一些本应改判的案件久拖不决,一些可以不采取强制措施的企业家被羁押,有的企业因一般违法行为财产被“查、扣、冻”。如房县某公司董事长涉嫌生产销售假药案被检察机关退查三次,久侦未结,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二是合同执行效率低。

 — 8 —

 某地法院今年上半年立案执行涉合同类案件95件,仅执行完毕7件。三是破产质效低。某地法院共立案5件企业破产案件,仅有1件进入审理程序,其余4件因职工安置困难和资产变现难一直没有实质进展。还有的审理破产案审理长达六年不能结案。

 三、积极创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2020年6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会上发布《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活力工作措施》,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黄金26条”,提出了“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提升法治素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一是政府及其部门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明确权力边界,最大限度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二要以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执政。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三是要加强对公职人员服务观念的培养,把整顿作风和优化环境紧密统筹起来。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治本之策。

 (二)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政务服务效能。一要加快建

 — 9 —

 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打造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市场环境。围绕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登记更加便利化,实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推进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精简审批事项和前置条件,下放审批权限,合并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优化监管方式。二是推动构建公平统一、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市场监管制度,形成多元共治的市场监管新格局,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相同机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在发展规划、项目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保持稳定性与连续性。推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发挥其在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行业秩序、阶段交易成本,反映企业意见、帮助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推进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和服务标准化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高行政效率和协同办公水平。拓展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高各类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交易的透明度、公平性。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推进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

 — 10 —

 (三)切实维护营商领域的法治秩序。一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推进各级政府事权法治化、规范化,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二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和企业财产权,严格依法解决涉企矛盾纠纷,防止各类诉讼案件超期办理。坚决防止将坚决纠纷当成刑事案件处理,及时纠正冤案错案。审慎采用限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强制措施。在当前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要严格把握政策,把扫黑除恶与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正确区分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

篇二: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

 JUSTICE OF CHINA2021年第6期·总第258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为例为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1年2月,福建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工作。调研组深入福州、厦门、泉州等地,邀请人大法工委、法院、检察院、营商办、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行了广泛交流,了解近年福建各地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积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发现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一、主要举措与成效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围绕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中心,充分发挥福建“多区叠加”的区位和政策优势,紧扣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多措并举,运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着力打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充分发挥依法治省统筹作用。建立由省委依法治省办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机制,聚焦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制度“瓶颈”和体制福建省司法厅机制问题,协同开展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意见》《福建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指导意见》等。(二)完善制度保障。加强地方立法,以良法促善治。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福建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草案)》《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改)》等。厦门市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福州市制定出台了《福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法》,漳州市出台了《漳州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等,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各有关部门分批次开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民法典、食品安全等涉及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8件。完成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全省共

  21

  法治政府建设排查政策措施7898份,对清理出的排除限制竞争情形的政策措施及时进行废止、修改。建立省级重大政策措施会审机制、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举报和回应机制三大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实现。在全省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对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地方层面设定的11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推进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证明事项动态清理,取消证明事项628项。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全省除少数县(区)外,均已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全省依申请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55%,其中“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达98%。(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依法行政。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福建省行政执法条例》《福建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建立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三明市出台《三明市推行柔性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先行试点,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积极适用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等行政处罚“三张清单”。推动完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和城市管理六大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地市均组建了综合执法队伍,初步实现执法力量下沉、局队合一、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任务要求。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39个经济发达镇下放77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五)加强司法服务和保障。省委依法治省办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省法院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心建设,出台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10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40条举措、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建设24项举措,在厦门成立全国首个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并持续深化。加大企业债务危机化解力度,积极引导通过庭外和解、重组、重整等方式化解债务危机,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全省首个专业化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严惩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犯企业权益犯罪,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努力保护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首创知识产权纠纷“特邀调解+司法确认”多元化解新模式,牵头闽东北六地法院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宁德巡回审判点”,搭建协同保护新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推动在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市场监督7个行政纠纷量较大的行政部门成立行政调解组织265个。聚焦涉企纠纷排查化解,在企业设立调解组织423个,2020年成功化解4578件。制定《福建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指导意见》《福建省司法厅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在征迁补偿类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工作中职能作用的意见(试行)》,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通过个案审理和纠错倒逼依法行政,全省确认违法、撤销、变更和责令履行的纠错行政复议案件928件,依法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123份,落实113份。(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宣传实施《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律进企

 22

 JUSTICE OF CHINA2021年第6期·总第258期业”活动,提升企业经营者诚信经营、依法治企水平和员工的法治意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2020年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8.2万人次,同比增长33.1%,群众满意率达99.7%。统筹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和力量,为市场主体创业、融资、纠纷化解等提供全面、精准的法律服务。大力拓展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产权保护、涉外新型公证及司法辅助事务等业务领域,在福州、厦门自贸片区开展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工作,推动厦门仲裁委员会成立国际金融仲裁中心,南平仲裁委员会成立全国首家生态仲裁院。“海关公证电子送达系统”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互联网+公证”创新模式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建自贸试验区第八批2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公证+”多元调解衔接联动机制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优秀行政执法制度”。2020年,全省办理仲裁案件18746件,标的金额超249亿元。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民营企业和“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福建省律师业开放合作,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库建设(现有律师126名),首批在福州新大陆、厦门特步等两家民营企业开展公司律师试点,并组建专职律师法律服务团,对全省963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引导律师积极参与企业决策论证,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护等服务,线上解读政策法规56场,解答法律咨询7200余次,提供法律建议1300条。泉州市丰泽区在近年打造法务综合产业园的探索实践基础上,率先在全省打造泉州“中央法务区”试验田。二、存在问题调研中,各地也提出了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面临的困难、“瓶颈”。(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部门和领导干部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质内涵认识不到位,法治意识有待加强,在作出涉企决策和处理涉企事务时,仍沿用“管”的理念,由“管”向“服务”的理念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参差不齐。而个别部门甚至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简单等同于给予个别市场主体以特殊待遇,实际上破坏了多元市场主体之间平等公平的良性竞争环境。(二)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随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三新”大背景下,各项改革要继续突破创新面临着顶层统一设计不足和法律法规滞后的现实问题。例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一批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试点改革取得成效的制度,在向全省推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法规规章的规范,对市场主体违反信用承诺的行为缺乏监管和处理的手段与法律依据等,可能导致制度运行中出现法律风险和诸多障碍。(三)法律服务保障不够充分。服务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专门机构与力量保障不充分,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市县出现法制机构整合过程中编制没有随职能划转的情况,依法治市(县、区)办的人员力量不足。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全省63%的律师事务所和77%的社会律师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主城区,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数量也呈逐年下降态势,各县(市、区)以及乡村法律服务资源力量单薄。此外,精通国际法、经济法、金融法且能够为福建省“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不足,成为制约福建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四)放权与接权间的矛盾突出。随着“放管服”改革和简政放权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

  23

  法治政府建设审批和执法权限下放基层,由此引发了权限下放与基层“接不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明确向全省39个经济发达镇下放77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受限于基层执法队伍力量不强且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这种矛盾更加突出。目前,福建省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获得执法证的人员整体偏少,而基层执法队伍中相当数量的人员是缺少执法资格的事业编制或聘用人员,且执法队伍还存在编制、身份、资格、制服等杂乱的实际情况,远不能满足基层执法需求。基层特别是县、乡(镇、街道)两级面临着承接有效性不足和执法效果不佳的困境。(五)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立法、执法、普法等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间协作配合不够的问题。尤其突出体现在横向的各部门间以及纵向的上下层级之间的数据汇聚共享程度不高,多系统同时运行的情况较多,信息壁垒未能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高频政务办理事项均在部门自建的系统中办理,企业法人、公民个人基础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共享,导致操作过程中面临“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反复登录、反复录入”等问题。据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反映,即使是已汇聚的政务数据,也存在数据回流滞后、大容量文件无法实现“全程电子化”共享等问题,数据无法达到系统间、上下间实时业务协同办理,影响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的效率。三、对策建议法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根本和最稳定的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和问题,着力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推动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一)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合力全省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严格实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福建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紧抓“关键少数”,严格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探索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以“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为契机,结合福建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刻内涵,增强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的意识,深入基层,与不同属性的企业和不同形态的市场主体展开交流,对在调研中发现各类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寻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措施,构建好“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二)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制度体系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保障作用,坚持立改废并举,加快推进《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制定出台,并以此为“龙头”,严格落实立法和决策过程中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及时组织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构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三级制度体系,以健全完善和精细化的法律规范体系,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和获得感,以制度保障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福建省“多区叠加”的区位优势,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及时总结各地优化营

 24

 JUSTICE OF CHINA2021年第6期·总第258期商环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勇于先行先试,在权限范围内适时制定和修改信用管理、知...

篇三: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

营商环境文章汇编

 目 录 1.

 雷佑新 彭妙 唐志慧:

 优化四川省营商环境的路径研究 .................................. 1 2.

 熊凤平 张杨: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查与思考——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 ............. 7 3.

 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与风险监督管理处处长赵宗安: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 16 4.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金旺: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争当转型综改排头兵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18 5.赵帅:

 莱芜区: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洼地”… ......................... 20 6.

 许士友: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思考 ...................... 24 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孔菁:

 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 29 8.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姜福东:

 加快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34 9.

 潘朝选: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复工复产 .................................... 36 10.

 汕尾本报评论员:

 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 ........................ 38 11.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40 12.

 张永生:

 复工复产检验营商环境成色 .................................... 42

 13.

 深圳商报评论员孙波:

 优化营商环境是最响亮“深圳主张”… .......................... 44 14.

 海啸:

 站在政治高度看营商环境问题 .................................. 46 15.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用法治思维统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 .......................... 48 16.

 郑重:

 优化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 50 17.

 鹤壁日报评论员:

 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 52 18.

 素心:

 疫情大考检阅营商环境 ........................................ 54 19.

 林岩:

 保障营商环境要做到“快准稳”… .............................. 56 20.

 王千: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精益求精 .................................... 58 21.

 黄景莲:

 以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成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 60 22.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会长孙晋:

 湖北省及武汉市复工复产需要营造更高水平的公平营商环境 ......... 62 23.

 胡建兵: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硬核”护航 .......................... 66 24.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法: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 68 25.

 胡蔚:

 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 .................................... 71

 26.

 张玥:

 优化营商环境,要多些“用户思维”… .......................... 72 27.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章:

 着力推动重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73 28.

 上海市人大:

 奋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75 29.

 山西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局长李秋柱: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 82 30.

 郭亚莉:

 宁夏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84 31.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翟金芝:

 辽宁省营商环境优化路径选择研究 .............................. 90 32.

 郑志平:

 优化营商环境贵在持之以恒 .................................... 97 33.

 海南日报评论员:

 以最优营商环境促超常规发展 .................................. 98 34.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东铭 魏永艳:

 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100 35.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冰:

 关于优化西安市营商环境的措施探讨 .......................... 108 36.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刘家诚杨乐樊燕:

 进一步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的调研与思考 .................. 111 37.

 蒋新会:

 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 ........................ 118 38.

 楚言: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 ........................ 120

 优化四川省营商环境的路径研究

 一、引言 营商环境的优劣能够明显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2018年是“营商环境提升年”,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是重中之重。2019是“营商环境建设年”,各省市更要将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均多次指出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强调,要对四川省营商环境进行优化,找到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法,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优化和提升四川省营商环境进行,首先要找准着力点对症下药。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以省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优化四川省营商环境的出发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形成最终评价,以此找出疏解“痛点、难点、堵点”的关键指标,将所得的关键指标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落脚点,为四川省提升营商环境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切实将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银行为了衡量各国营商环境情况,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构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从2003年开始对世界各国的营商环境展开评价,此后每年持续进行。经济学人智库(EIU)也有专门的评价体系,其评价对象是全球82个国家

 或地区,对包括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在内的十大领域共91个二级指标进行研究。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包括在营商环境体系内。

 此外,Korner(2002)将清廉指数、综合治理指数、捕捉指数、透明度指数和公司治理风险指数作为评价体系。MehmetCivelek(2016)认为营商环境的

 质量是国家、社会、金融市场等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王守伦(2011)

 在科学性、可操作性、投资者导向、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政务环境、经营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综合环境七个方面的指标,以此建立投资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裴广成(2017)从子环境和企业经营周期两个维度构建营商环境的分析框架。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

 有学者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宋林霖、何成祥(2018)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标新加坡、美国等典型国家优良营商环境,对国内营商环境的重点进行研究。娄成武、张国勇(2018)认同治理理论与营商环境具有逻辑契合性的观点,营商环境是一种具有制度特征的公共产品,政府是优化营商环境最重要的主体。张国勇、娄成武(2018)通过对辽宁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进行分析,认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也有部分学者使用内部检验的方法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研究。史长宽、梁会君(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缩短商业机构开业时间对进口的扩大有促进作用,在优化营商环境时应着重提高政府效率来缩短商业机构开业行政审批时间。孙萍、陈诗怡(2019)

 从公共政策供给、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行为和基础设施服务四个维度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辽宁省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构建及评价 (一)评价指标选择 本文设计了涵盖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23个的综合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是从企业的视角分别考察影响企业存在及企业经营成本的外部环境。将这些外部环境分类为企业与政府(政务环境)、企业与外部交易主体(市场环境)两类,能够充分反映和衡量企业环境的整体状况。二级指标设置综合考虑理论构架、热点、重点和难点分布。“政务环境”按照企业生命周期设置,

 “市场准入难度”“政策与监管”“企业退出”分别反映企业诞生、运营、终结阶段政府的影响。“市场环境”既考虑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市场交易主体的“全要素指标”,又考虑了企业经营在实践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市场结构”

 “产权保护”和“信用水平”。三级指标综合考虑二级指标下的重点内容选择使用,具体如下:(1)企业注册难度。指企业注册程序,条件设置、时限长短等内容。(2)许可证办理难度。指企业获取经营所需证照的程序、条件和时限。

 (3)水电气获取便捷性。指企业为了经营需要开通水电气及网络等基础条件的程序、条件和时限。(4)注册及准入成本。指企业注册及办理各种许可证所花费的货币成本。(5)水电气及网络获得成本。指企业开通水电气及网络等基础设施所花费的货币成本。(6)涉税工作难度。指企业在报缴税及发票等工作与税务部门交往过程中的程序、成本及时效等内容。(7)退税的环节与程序。指

 企业在出口退税等退税事项办理时的程序、成本及时效等内容。(8)税收优惠。指是否有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企业是否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

 (9)财政补贴。指是否有针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特别是企业是否享受到了财政补贴政策。(10)行政监管满意度。指企业对政府在市场经营秩序维持, 卫生、消防和其他检查等方面是否缺位,是否过度。(11)企业退出难度。指企业破产清算和消亡重组的政策、程序、时效等内容。(12)企业退出成本。指企业破产清算和消亡重组的经济成本高低。(13)土地购买或租金支出。指企业获取生产和经营场所的成本,包括购置土地和租用办公场所的租金及管理费用等内容。(14)融资便利度。指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的便捷程度,主要考虑股权融资市场的完备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的丰富程度。(15)融资成本。指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的成本支出,包括利息支出、区间费用支持和其他支出等内容。(16)人才招聘容易度。指企业招聘人才的可能性、及时性及成本花费等内容。(17)技术获取与转让容易度。指企业获取/转让生产经营技术的便捷度和成本/收入的高低。(18)市场竞争程度。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面临竞争情况,反映企业的销售环境。(19)产业配套完备度。指企业所在产业区域内集聚和完善程度,反映企业的采购环境。(20)合同履行程度。指企业各种经济合同的履行质量。(21)违约处置成本。指当发生违约时,企业通过沟通、仲裁、诉讼、执行等程序实施救济时所花费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以及实现救济的程度。(2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企业的竞争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23)产权保护满意度。指企业的产权是否得到尊重和保护。

 (二)优化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评价 本文建立了一个由不同类型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并邀请多位专家对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重要性、指标等级进行打分,以此获取研究结果。考虑到研究对象是四川省企业为主,以及专家打分带有主观性,对不同身份的专家赋予不同的权重,提高数据的客观性。其中,3/5的专家为四川省省内企业中的不同层次人员,这些企业人员一部分为企业创始人,一部分为职业经理,另一部分为财务负责人,还有一部分为行政管理人员。1/5的专家为专业代理机构业务人员, 1/10的专家为政府机构负责人,剩下的1/10来自高校经管教授,这些都是对营商环境有直观感受或有研究基础的人。我们通过纸质媒介和E mail形式发放问卷总计50份,收回29份,对个别问卷通过 电话进一步沟通,最后确定有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62%。

 通过对问卷回收整理,将各个层次专家的打分采用先分类再加权平均计算均值的方法,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均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对

 所在层次所占的权重,也即模糊综合评价的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步骤如下。

 第

 一步,对评价指标进行层次结构划分。

 根据已选择的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按照不同属性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目标层,表示分析总对象,为优化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第二层为因素层,包括7个子层,即

 7个二级指标;最后一层称为指标层,表示具体的因素,本研究共收集到23个指标,具体指标情况见表1。第二步,通过所邀请的专家对上述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进行评判,并使用“Yaahp”软件对矩阵求解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可得到各项指标对上层指标的权重。第三步,对得到所有因素对上层因素的权重进行汇总,并计算出指标层D对目标层A的权重,见表1。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后,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首先对各指标建立一致的评语集为(优秀,良好, 中等,差,较差)分别对应(5,4,3,2,1)5个不同的等级。其次,使用问卷的方式邀请各专家对各指标等级进行评价。最后,使用“Yaahp”软件对各专

 家评价值进行综合计算,各指标具体分值如表1所示。

 通过专家1-9标度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评判,因素层B中政务环境指标的权重为66.67%,市场环境指标的权重为33.33%,调查结果表明政务环境对营商环境的影响较市场环境大。因素层C中对营商环境影响较大的前3个指标为政策与监管、全要素指标、市场准入难度,影响比例分别为37.86%、22.59%、22.26%,

 说明所有二级指标中这三个指标是影响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指标层D中对营商环境影响较大的前5个指标为涉税工作难度、融资便利程度、企业注册难度、行政监管的满意度、许可证办理难度,影响比例为17.54...

篇四: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

22“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共 5 篇)

 第一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石泰峰书记讲话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保障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 2 月 16 日我院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讨论部署会以来,我严格落实院党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围绕《全区政法机关“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学习读本》内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收获了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一、从政治高度强化了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重大意义的认识 通过系列学习我对企业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离开企业,经济社会就无从发展。实践证明,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发展经济、提供就业、增加税收、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企业是鱼,那么营商环境便是水,只有营商环境的这一汪水好了,企业才能如鱼得水,经济才能焕发活力。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无疑要依靠法治,换句话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的重要意义。自治区检察院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5 条措施”、服务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等文件,我们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打牢政治思想根基。

 二、从现实出发认识到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紧迫性艰巨性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还要聚焦我旗实际。从产业结构上看,敖汉旗为农牧业大县,农牧业人口占比大,工商业发展缓慢。从经济主体上看,辖区企业类型单一,体量小,抗风险能力薄弱,竞争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缺少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从营商氛围上看,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企业和企业家在辖区内社会认同感不高,自我认同感偏低。从企业管理上来看,管理能力不强,违法问题和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事件时有发生,法治思维不完善,问题面前习惯性找人找关系。以上种种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的不足,暴露出检察工作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相差甚远的突出问题。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我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使命艰巨,需要每位检察人久久为功的持续努力。李琪林检察长强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因此,要立足检察

 工作实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审慎谦抑规范文明的司法理念,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

 三、从检察职责上懂得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执法办案需求 一是要加强涉企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监督。持续加强对《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学习,提升监督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强化涉企及企业家财产权、人格权、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民事行政审判结果的监督。同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障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防止民营企业因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护,使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问题发生。妥善认定政府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合同效力,对有关政府违反合同义务,特别是因政府换届、负责人更替等导致违约的,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要依法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

 二是要加强民事行政执行活动的监督。重点监督因不依法履行执行职责及错误采取执行措施、错误处置执行标的物、错误追加被执行人致使企业财产权受到侵害的案件,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加强对涉及民营企业债务纠纷、股权分配、劳动争议、工伤赔偿等案件执行活动的监督,及时实现胜诉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加强对违法行政的监督力度。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行政活动的监督,履职中如发现行政机关存在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时,要及时通过提出检察建议、提请上级院跟踪监督、移送职务犯罪线索等方式予以监督纠正。

 四是要加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力度。以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为重点,积极运用诉前程序和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恢复被侵害的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山青水绿的自然环境。

 五是要加强法治宣传引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积极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会活动,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意识。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我院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发布针对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等法律、政策,并做好解读工作,宣传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典型案例,增强全社会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的法治意识。

 第二篇

 一、“统筹谋划”与“重点突破” 同步推进,建立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一要建立创新提效机制。对照国家、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企业开

 办、办理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积极探索和尝试,推出深受企业和群众欢迎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争取创建“区域标杆县城”。

 二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营商环境绩效奖惩机制、企业评议职能部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大力宣传新举措、新成效,让企业参与,让群众监督,推动形成“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的浓厚氛围。

 三要建立“极惠”扶持机制。通过优化政企恳谈沟通渠道,精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成本、筹资融资、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塑造好、维护好政务诚信服务环境。

 二、“流程再造”与“智慧营商”一体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要围绕“大厅服务”和“大项目服务”两个关键,聚焦群众、企业办事不快捷的问题,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秒批秒办”“一键通办”“一次办成”,全面补齐营商环境短板,打造最优的办事环境。

 二要加快数据共享应用,编制网上办事政务服务资源需求目录和资源共享目录,对政务服务事项数据进行“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推广无人干预自动办理模式,促进数据全联通、数据全流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极优”服务。

 三要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按“最多跑一次”标准,开展“不见面审批”“免填单”,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行“极简”审批,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三、“法治建设”与“监督问效”融合推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要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决破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严格落实“接诉即办”“法律服务代理”“限时清欠”等机制,设立投诉应诉平台,制定企业“免罚清单”,依法平等保护本土和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要加强各层各级督查考核。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绩效监督、组织监督、执纪监督的作用,让“管”跟上“放”的节奏、适应“服”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督查为手段,

 从企业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打造“极准”的监管。

 三要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环节,加快推进镇村实体办事大厅规范化建设,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指南,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样本”。创新开展“局长进大厅”“电视问政”“新媒体暗访”等活动,以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直击营商环境难点、堵点、痛点,形成发现问题、受理投诉、协调解决的良性循环,倒逼政务服务质量提升。

 第三篇

 参加多次培训后,本人对如何守住为民服务“本心”、练好优化营商环境“本领”、实现先进经验“本土”化,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是寻找“差距”,更要明确“差异”。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历史久、改革先行,和我市立地条件、产业特点等方面差异明显,难以很快对标。将我市基本情况进行粗浅的 SWOT 分析:优势为资源储备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基础建设完备;劣势为创新水平低、人才缺乏、市场主体少;威胁为“碳达峰”“碳中和”转型要求;机会为城市群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转型要求带来的政策倾斜等。针对上述

 分析,要围绕我市国家能源基地的立地条件,将“双碳”转型要求作为最核心目标,争取政策和要素倾斜,补齐技术短板,实现产业转型,完成“碳达峰”目标。可在市域内针对不同旗区产业特点,进行内部碳汇交易,实现资金和碳排放指标的统筹调配。

 二是理顺程序,精细化进行施政决策。“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3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强调,“要在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去办事,绝不能糊里糊涂办群众不满意、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自下而上反馈问题;自上而下制定政策、信息互通、流程再造。要学习先进地区施政决策的精细化和精准性,守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施政初心,在落实中发扬“论必作,作必成”的务实精神。

 三是因才施策,多措并举凝聚智力资源 。要结合本地实际分类施策。先进地区的创新团队和人才资源,可采取项目合作、智库咨询等不需要人才驻留的方式,通过候鸟式、远程式交流方式,启迪和推动我市创新发展;针对我市和我区在先进地区发展的人士、商会组织等,通过政策引导号召其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建设家乡;针对周边省市的创新团队,以良好的生活、教育、医疗、生态环境和优厚政策实现吸引落

 户;把握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着重培育和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高中教育,培育转型升级所需人才。

 四是发挥优势,抢占特色产业先机。发展产业数字化,继续推进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助力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承接先进地区智能制造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从人力资源、政策引导、园区布局等多维度抢占先机;推进文旅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利用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旅居养老目的地的政策机遇,撬动房地产项目,发挥适老人居环境优势,加强要素支持,形成独具我市特色的养老业态模式。

 第四篇

 营商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经济发展需要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需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法治又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助力首府种下营商环境的“法治梧桐树”引得“商企凤凰来”,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检察机关要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高屋建瓴的总纲中开阔格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检

 察自觉、行动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高检院党组等各级领导部门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找需求”、“亮措施”,坚持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全力做好“六稳”工作,精准落实“六保”任务,厚植首府经济发展的“法治土壤”。

 1 01 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安商”法制环境 攻克制度保障“难点”,深入落实自治区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二十条措施,注重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市场主体利益关系,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营造平等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把平等保护贯彻落实到检察工作各环节全过程,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以恒心办恒业,助力实现首府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2 02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兴商”发展环境 敲响理念创新“鼓点”,检察机关要深入领会“放管服”改革精神实质,要把投资的热度、法治的力度、人才的满意度、创新的活跃度、国际水平的高度作为评估法制化营商环境的标尺;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推出便企服务新举措,鼓舞企业诚信生产合法经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保障企业创新

 权利,激发企业创新热情,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拢,让企业创新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同时也要明确权利下放不能成为自由落体,要放管结合,检察机关要迈开创新管理“步伐”,规范行政执法检查监督行为、提升监管效能,做好普法宣传,利用典型案例,让企业明确罪与罚的界限,在保障自身权利最大化的同时,不敢越“雷池”一步。

 3 03 构建良好政商关系,营造“亲商”服务环境 充分利用“互联网+”法律服务“惠企便企”宗旨,简化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通过“案-件比”提高办案质效,真正起到法治效果、社会效果。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 12309 综合服务平台的案件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等七大块、二十五项具体功能,实现检察机关“一个窗口”对外提供服务,为每一群众、企业来信都在七日内程序回复以及在三个月内完成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做到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对企业做好普法帮扶和司法救助,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法律后盾,各级干部应该主动作为,都应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贴心人、娘家人和帮助企业化解难题的协调人。

 第五篇

 通过参加本院关于“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专题讲座,获益匪浅,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2017 年李克强总理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各地既要积极抓项目建设,更要着力抓环境...

篇五: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

选热点:优化营商环境范文汇编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形象生动得说明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营商环境就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后劲。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实践证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在分化,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投,人才就往哪里聚,哪个地方的发展就会更有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命门之穴”,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疫情之下,给营商环境带来了新的考验,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应对疫情影响的坚强支撑。相反,一味强调疫情防控而忽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势必给经济发展造成“雪上加霜”。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的紧张压力得到缓解,各地各部门的公开遴选笔试逐渐恢复,疫情之下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势必成为关注的焦点和考试的热点。近日,在某中部省会区级事业单位遴选笔试中,营商环境作为最后一道压轴题出现,占

 据了卷面总分的 50%。今天,我们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篇优化营商环境的经典范文,希望大家多积累、多归纳、多总结,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文章。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夺取“双胜利”

  来源:湖南日报评论员

 “从选址、落户,再到注册,只用了三天时间”。近些天来,湖南日报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题,集中报道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中改革探索的先行者、改革成效的佼佼者。从这些由点及面的字里行间,人们能听到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疾疾的脚步声。

 以“一件事一次办”为标志,湖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进入新一轮加速期:长沙市营商环境排名大幅跃升,成为引各方关注的“中部城市样本”;长沙县、浏阳市、醴陵市、宁乡市、邵东市,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江华速度”“泸溪现象”等众多地方探索,成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回望一年,全省“一件事一次办”办件量超过2800 万件,申报材料平均减少 60%以上、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以上、办理时间平均缩减 80%以上。优化营商环境上付出的艰苦努力,都转化成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进步。

 “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

 ”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去年 10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开启了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的重要一步。

 迎着人民群众期盼的方向,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注定能迎来一片深蓝大海。去年底,我省“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扩容”,新的“一次办”事项,直抵企业和群众更高关注度的诉求。展望未来,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将向广度、深度迈出坚实的步子:广度上,逐步推行跨县办理、跨市办理、跨层联办、全省通办;深度上,致力于加快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掌上办,提升办理智能化水平,对简单的“一件事”,一律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就近办”。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始终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与市场主体联系最紧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领域和问题, 把办事的 “ 小窗口 ”当作改革的 “ 主战场 ”,为加速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山辟路。

 面对疫情防控这场大战、大考,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冲抵疫情影响的 “ 防波堤 ” ,是尽快实现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 先手棋 ”。

 。抗击疫情期间,全省各地积极推行线上全程办、预约错时办、特事秒批办、容缺承诺办、专人辅导办、主动帮代办等一系列举措,为战“疫”、复产“两场战”,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发挥出“护航”“加油”的作用。

 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是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方法与路径。尽快实现复工复产、达产达效,需要广大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作为、主动出击,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以更优的发展环境,为企业轻装上阵鼓劲解忧。

  疫情防控需“硬核”,提升营商环境也需“硬核”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这是 1992 年有 GDP 季度核算以来的最低速度。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要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做好党中央要求的“六稳”“六保”,光靠投资拉动远远不够,还需要在用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进一步挖潜营商“软环境”。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进“六稳”“六保”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重项目轻环境;比如,将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增量上,千方百计引进企业、上马项目,却对存量企业和项目缺乏应有关怀;个别地方甚至对企业不讲信用,许下的承诺不兑现,签下的合同不执行;眼看着企业在疫情中生存困难却不施以援手,导致一些企业走投无路,要么被迫倒闭,要么企业会将当地政府告上法庭……

 企业命运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政府在困难面前理应与企业守望相助、共 克时艰,不料一些地方却犯了目光短浅的毛病,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和全局发展。困难一来,说过的话不作数,做过的事不承认,对企业的困境关心不够,甚至不闻不问。

 这种做法,忽视了疫情常态化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也忽视了营商环境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倘若放任不管,个别现象将会上升为普遍现象。一旦企业的发展信心受挫,其恢复难度较疫情造成的直接影响,恐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带来的负面效果,也绝非几个大型项目所能抵消。

 无论是稳投资、稳预期还是保市场主体,企业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这种信心的培育需要久久为功,绝非临阵磨枪所能实现。一旦被破坏,必将耗费更大的精力、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建。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提升其信心,中央和各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打造,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使其信心逐步得到恢复。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不少企业来说又是一次沉重打击。但我国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的强大韧性决定了,只要给其条件,给其环境,给其信心,让其看到希望,它们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春天。

 疫情防控需要 “ 硬核 ” ,提升营商环境也需要 “ 硬核 ” 。此时此刻,各级政府要多了解企业的困难,为企业做

 好服务,提供帮助,给企业雪中送炭而不要设障碍、添麻烦。针对一些地方政府不讲信用,有意无意破坏营商环境的情况,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巡查督查,主动发现并纠正各种不良现象;同时,可探索为企业开辟特殊通道,让企业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回应,避免地方“打太极”“踢皮球”,贻误企业发展良机,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要敢于公布,以儆效尤。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 破解营商环境痛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延续了 2019 年的“基层减负年”精神,继续致力于为基层减负,将各方力量集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上来。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要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就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尤其是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破解营商环境痛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形色色,比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想不清楚、弄不明白、做不到位,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存在等等。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最大危害就是导致营商环境恶化以及市场活力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之一。当前形势下,整治形式主义,改善营商环境,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保证减税降费落到实处。当前复工复产工作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但复商复市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延长交通运输和餐饮住宿等企业亏损结转年限,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等措施,下一步必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确保这些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保市场主体”的目标。

 二是必须保证普惠性金融政策用到正处。今年中央加大了对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从近期情况来看,有一部分低成本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须力戒形式主义,确保普惠性政策切实精准支持受到疫情冲击的困难企业。

 三是必须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据一些企业反映,目前某些地方的涉企会议过多、检查评比过频、行政审批不便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不堪其扰,难以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这些仍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根子在于“让领导满意有用,让群众满意没用”的错误观念。对地方政府而言,企业能否生产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根基,必须从企业立场出发,加快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执法,为企业从疫情中恢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根子上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也非一日之功 。当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之时,我们必须要 切实增强紧迫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破解营商环境痛点,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用法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来源:新华社

 “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法治和营商环境的关系,就用法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

 出明确要求,这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出台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经济社会活动的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依法保护产权等企业各项合法权益,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也应看到, 各种各样的 “ 玻璃门 ”“ 弹簧门 ”“ 旋转门 ” 依然存在,执法随意、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不可忽视。破解这些问题,关键是加强法治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市场经济是追求公平竞争的契约经济,只在法治环境下,才能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则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保障各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就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统一起来,让二者各展其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打造良 好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

 牵扯面广,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提纲挈领、抓住关键。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制度环境上,健全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普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织密织牢市场运行的制度规范。要注重依靠法治办法解决突出问题,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等领域的重大安全问题,拿出治本措施,对违法者用重典,依法惩治以儆效尤,严肃问责倒逼严管,用法治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着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营商环境日益面临更好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问题。应针对我国营商环境“软件”建设的短板,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强化企业合规意识,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打造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的良好营商环境,才能更好满足各类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需要,为中外企业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经济竞争力之争,就是营商环境之争!

  来源:湖北日报

 营商环境的好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一定程度上说,经济竞争力之争,就是营商环境之争。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等 22 项主要任务,要求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加快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体制机制、内陆开放、创新发展“三个新高地”。为改革谋招、为市场补位、替企业分忧,举措实在,时间表明确,路线图清晰。

 良好的营商环境,常被比喻为空气、阳光和水,不可或缺。对地方发展而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往往和营商环境欠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企业而言,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资...

推荐访问:关于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理论文章 法制化 优化 理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4 微胜文档网 www.beautyinvitation.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8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