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微胜文档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微胜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质工程公司散文2篇

日期:2022-09-18 21:05:03 来源: 网友投稿

地质工程公司散文2篇地质工程公司散文 2019分享开会时的励志故事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工程公司散文2篇,供大家参考。

地质工程公司散文2篇

篇一:地质工程公司散文

19 分享开会时的励志故事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开会时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事 励志故事 1 :人生总有取舍

 她早年在非洲生活,家境贫寒。为了生存,她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餐厅清洗工。一日所得,都不能养活自己,但为了理想,她毅然选择留了下来,积极投身于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联盟运动中,直到她的祖国解放。

 她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20 岁那年,她才有幸在一所培训学校里读了两年中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文学的热情。

 1949 年,她和丈夫离婚,带着两岁大的儿子来到英国。此时,她囊中羞涩,为了支付租金,她不得不把仅有的家当---一本还 没完成的小说草稿拿来典当,被老板委婉谢绝了。为此,她不得不流落街头,最后才被一位好心人收留了一个月。然而就是这一个月的时间,让她得以能静下心来完成作品,最终以《青草在唱歌》的名字出版并一炮走红。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完成了五部曲《的孩子们》,而且也完成了代表作《金色笔记》的创作。她的写作面特广,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 著有诗歌、散文、剧本和短篇小说。她每天都坚持写作,即使到了八十高龄,这一习惯不仅没有改变更有扩展的势头,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

 她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的多丽丝·莱辛。2007 年,她一举击败美国作家罗斯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阿摩司·奥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成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当听到中国很多作家在五六十岁就封了笔,她立刻惊讶得说不出来。“这简直不可思议”她不假思索地说,“过去我太忙,写的时间太少,现在退休了,我终于可以把未完成的心愿给完成。人生总有取舍,我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我必须加倍努力。”

 在外人看来,到了这种境地,莱辛的话多少有点让人感慨年华易逝的无奈,但她对成功和人生的感悟却是出自肺腑,毫无做作之意。

 “人总要学会取舍。只要能动,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坚持我的理想。”最后她说。

 莱辛说的这番话,让人感触颇多。记得卡耐基有一句名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着手清楚的事。”但我想,当我们的生命遭受滑铁卢的时候,当我们在一次次努力都看不到回报的时候,我们是否还 有坚持的勇气呢?人要学会取舍,需要一种理性,更需要一种态度,一种昂首向上的态度,其中包含着自信和坚强,也涵盖着勇敢和自足。

 事 励志故事 2 :弹起的马蹄与涌来的蛇群

 人的一生,许许多多的伤害和危机,还 往往与其他的动物有关。童年时被马踢飞而大难不死的记忆,以及最近与涌来的蛇群短兵相接、斗智斗勇的经历,让我对生命本身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先说说童年时期与马的过节和遭遇吧。那是在我四岁半时,一个陽光明媚的夏天,我见大些的孩子们用一根马尾上的长毛绾成一个活扣,再固定在一根长棍上,就可以套青蜓。就天真无知地跑到一匹马的屁股后面,想薅它尾巴上的长毛。就在我刚一动手时,那匹在柳树下拴着的高大英俊的青骢马,抬起右边的一条腿,噌地一下将我弹飞,而且弹得特别的高、飞得特别的远,我蒙蒙董董的就落在大街对过的一个麦草垛上。更令人气愤的是,当我爬起来、揉揉肚子,在垛子上无法下来,而大呼小叫时,那匹马竟装着听不到,连头都不回。后来,当路过的二叔将我从垛子上接下来时,听我一说,脸都下青了。他先是反反复复地查看我的肚子和腿,问我这里疼那里痒不,在确认我无伤无疼后,他拎起一根长棍,大喝一声冲向那匹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青骢马……

 后来,听大人说,多亏我当时离马的后腿特别的近,要是远些就绝对没命了;再者,我多亏落在一个高大的麦草垛上,要是落在地上、撞到墙上树上的,也够受的了……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声中,我的名气在村里传开了,有的说我命大,有的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有的说是神仙保佑(附近就有一座古庙,记得我奶奶还 去烧了香、许了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则认为是巧了。回眸生命之旅,除外力的拯救和自身的努力外,许许多多的经历和情节不就是在这巧与不巧之间安安顺顺、舛舛错错的吗?

 再回过头来说说不久前与毒蛇周旋的惊险一幕。那是今年盛夏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作为特派记者,前往神农架腹地的一支地质勘探队的营地进行采访,我赶到堪探现场时,正置中午时分,休息用餐的队员们正对钻孔里流出的浑血碎肉议论纷纷,有的说是钻头钻进了山鼠窝,有的说是钻头钻住了穿山甲,有的说是钻头钻进了蛇穴

 或大蟒……我也没太在意这些闲言碎语,与领队简单的聊了一会后,为不打扰队员们休息,就和他们一起躺在临时搭建的帆布帐蓬里睡起午觉来(连日的奔波,我也确实太疲劳了)。

 可是,就在我激灵一下醒来时,队员们已全部出工了,整个帐蓬里就剩下我自己了。令人毛骨怵然的是,我的手腕上正有一条大青蛇爬动着、吐着长信,我本能地以最快的动作抽回手臂,并随之弹坐起来——我一下傻眼了,小小的帐蓬里已到处是蛇,光我躺着的简易铁丝床上就有五、六条,凭以往掌握的有关知识,我认定这些不速之客们全是有毒的,并且是受到了騷扰或伤害而集体出动的(我想起队员们刚才讨论的话题,看来是钻进蛇洞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大声呼叫起来,可是一点回声也没有。队员们出于礼貌,没叫醒我,而全部到山坡那边的另一探点出工了。我接着去摸我的手机时,吓了一大跳——一条干瘦干瘦的小蛇正盘踞在上面。我用相机的长镜头去戳它,它也不跑,还 把它的三角头高高的抬起,做出进攻的架势来。我一慌,无意间按动了拍摄键,刺眼的镁光一闪,那条小蛇像是受了惊吓,快速的爬到床的下边。可是,当我想借助相机的镁光驱散所有的毒蛇,逃出帐蓬时,才知道这一招不是太灵,大多数毒蛇一上来似乎有点儿惊动,可是按上几次之后,它们就不怕了,有的还 把镁光看成挑衅,吐着长信开始向我攻击。我赶紧抓起手机,拨通了领队的手机。他在电话中告诉我,千万不要乱动,尽量站在原地,并说外面的人员绝对不能靠近,那样只会促动毒蛇们进攻的势头,想脱身就只能靠我自己了。但他指给我一个驱蛇的办法,就是点燃香烟、衣物等容易生烟的东西,点的越多越好,并说枕头下面可能有火机、火柴,还 说只要能点燃的东西尽管点,就是票子也要点,还 特别提醒我,千万不要把整个帐蓬都引着了,那样就麻烦大了,蛇在无路可逃的关头会发起竭斯底里的进攻。

 可是,当我小心翼翼地掀起那个用竹片编成的消暑枕头时,发现只有一盒火柴,火柴盒里只有一根火柴棒。而扁扁的烟盒里也空空如也。我手握唯一的火柴棒,就像抓着一根救命的稻草。形势所迫,既得成功地一次性地把它划着,又必须顺利地引燃其他物品,并要保证燃烧物的连续性,直到把蛇群驱散。我先取出兜里的小本本(那上面全是我的采访记录),撕下几页,再撕开唯一的烟盒,再掏空我的旅行包,再把我的衬衫、背心和长裤果断地扒下来,并准备好竹质的枕头、看好竹质的凉席(一上来绝对不能动凉席,因为凉席上就有多条毒蛇)。我快速高效地思忖运筹一番,开始提心吊胆地划那根火柴,火柴成功地划着后,我先引着纸张,再引着烟盒和衣物,然后把燃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床跟前的地面上。而且要保证既燃着又不要烧得太旺(确保烟雾

 的生成)……就这样,当我把笔记本、背包以及塑料梳子、塑料牙刷、工作证的外皮等只要是能燃着的东西一一投进火堆之后,奇迹终于发生了——那些毒蛇很不情愿地一一退了出去,爬得不见了踪影。

 我确信不再有危险之后,只穿着一条三角短裤非常狼狈、满眼含泪(许是烟雾熏的)地走出帐蓬时,领队和所有闻迅赶来的队员们,正在不远处万分焦虑继而欣喜万分地望着帐蓬的出口、望着绝处逢生、哭笑不得的我。

 我忽然觉着,当为了生存和活命,毅然摈弃身外的一切、甚至是一丝不挂地面对厄运时,这是一种特等的历练和深层的洗礼。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几番轮回之后,柔弱的生命自会变得坚韧刚强、粗糙的心灵自会锻炼打磨出绚丽的光泽。

 绝处逢生,无疑是一种人生的命题和强者的宣言。

 事 励志故事 3 :好好活着每一天

 那年他 12 岁,一天他正与叔叔从集市回来,天空突然出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一片乌云在他们头顶聚集,下雨时却没有一滴落在他们身上。这美妙的一刻,让这个出身贫寒的少年流泪满面,发誓要好好活着,“永不死去”。60 年后,回忆起那一刻他仍激动不已,于是便在回忆录中动情地写道:“好好活着每一天,你便会有丰盛的收获。”

 他就是葡萄牙当代著名作家若泽·萨拉马戈!

 萨拉马戈 1922 年 11 月 16 日出生于葡萄牙东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而他的姓氏“萨拉马戈”(saramago)在葡语中的意思则为当地一种草本野生植物,是穷人的食物。这似乎寓意着他将一辈子受穷,像野草一样在贫瘠而荒芜的大地上自生自灭。

 他的家的确太穷了,早在他出生前,家中就四壁空空,一贫如洗,矮小的土屋连个窗户都没有。迫于生计,在他两岁时,父母不得不带着他背井离乡,来到首都里斯本谋生。父亲虽然幸运地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差事,但一家人的生活仍十分清贫。

 虽然只在家乡生活了两年,但他对那里的一切仍很留恋,所以学校一放假他就回家乡看望祖父母。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他魂牵梦绕,而 12 岁那年和叔叔从集市回来的路上看到的那奇妙的一幕,则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好好活着每一天”。

 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因为这个信念而发生丝毫改变:17 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在中学只读了两年书,便不得不被迫中断学业。他走上社会干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制锁作坊当学徒,因笨手笨脚,挨过老板不少臭骂与棍棒。

 18 岁时,他到一家医院打工,就在这段时期,他喜欢上了读书,每天晚上都泡在附近的一家图书馆里。由于没人引导,他读的书很杂,但这却让他“没有头绪地闯入了文学”,并产生了当作家的念头。之后,他相继做过绘图员、校对员、保险公司职员和翻译等工作,但不论做什么工作,他都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1947 年,在他 25 岁时,终于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并凭借这部小说从一名焊工成为一名文学杂志编辑。虽然小说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成了一个“体面人”,但此后 30 年间,除了偶尔写一些诗歌、散文外,他一直未再动笔写作长篇小说,原因是“人人都有书写表达的欲望,但需看是否有其表达之价值”。

 为了寻找“价值”,他毅然加入“葡共”,把主要精力花在与大独裁者安东尼奥·萨拉扎的斗争上。为此,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75 年,他与其他 22 名记者一同遭到“清洗”,被迫离开了所供职的报社。

 随后几年,他靠译稿维持生活。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又用短短 15 年时间写出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长篇小说,并很快成为著名作家。但在他看来,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写作不过“如同做椅子”,既然是做椅子,那就应该“把它做得艺术一些,甚至漂亮一些”。

 1998 年,在他 76 岁生日前夕,这位做出了“漂亮椅子”的“匠人”收到了一份来自瑞典的厚礼——他因“想象、同情和反讽所支撑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以葡语为母语进行写作的作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萨拉马戈(saramago)在葡语中是一种穷人吃的野草,但这个姓氏拆解后的意思却又与“是位——魔法师”(sera-mago)相近,这不仅暗示着他变幻莫测的写作风格,还 与他所创造的人生寓言相近——他像魔法师一样,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要气馁——因为,即便在乌云下也照样可以诞生美妙的寓言,而只要“好好活着每一天,你便会有丰盛的收获”!

 事 励志故事 4 :不能忘掉自我

 英国素描大师乔治·钱纳利,在澳门居住了 27 年,期间,创作了《火灾前的大三芭教堂》、《广州十三行》等珍贵的素描作品。乔治·钱纳利在英国皇家艺术院学习时,曾师从乔希亚·雷诺兹,他在对英国艺术革命的影响上虽不如乔希亚·雷诺兹,却对推动中国清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乔治的足迹遍步澳门、香港、广州等地,他每到一处,都要创作一些带有西洋特色的素描或水彩画,如《中国帆船》、《澳门渔女》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

 当时,有一个英国商人,叫威廉,威廉自幼喜欢绘画,尤其擅长模仿乔治·钱纳利的素描作品,澳门许多店铺老板请他题写招牌,威廉便到处以乔治·钱纳利自诩。

 那一年,澳门商界召开联合会,邀请威廉以佳宾的身份参加。威廉换上燕尾服,把自己打扮的像一位艺术家,他本以为自己会受到商界人士的尊崇,却想不到会场上还 有个英国人,被推在佳宾席的首位上。一问之下,原来那人就是乔治·钱纳利。由于乔治·钱纳利的存在,威廉感觉很失落。

 会后,威廉带着一幅模仿作品去拜访乔治·钱纳利。乔治·钱纳利看了画后,说,你就是那个喜欢模仿我素描的人吧。威廉说,你知道我?乔治点点头,说,我知道你,但不知道你的名字,你想,你是以模仿为主的,看到你画的人只能记住我,谁会记住你呢?你虽然把我的作品模仿的惟妙惟肖,却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威廉蓦然醒悟,说,我懂了,即便我模仿到几可乱真的地步,但是,绘画界也只有乔治·钱纳利的名字,没有威廉。说着,威廉以手捂胸,向乔治·钱纳利施了一个大礼,说,请收下我吧,我愿做您的弟子。乔治·钱纳利微笑着说,你现在缺乏的不是绘画基础,而是自己的个性。

 之后,威廉在行商之余,跟随乔治学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创作了一些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其中《十三行同文...

篇二:地质工程公司散文

里先生九十年人生沧桑

 黄万里是蜚声中外的水利、水文学家, 是我国致力于跨学科研究河流水文与水流泥沙的先驱者之一。

 1957年因反对建三门峡水库和在清华校刊发表《花丛小语》 而获罪成为右派, 从此一生坎坷但他从未退缩生坎坷。

 但他从未退缩, 他一生只说真话, 不说假话, 以拳拳赤子报国之心甘当“反骨” , 将毕身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水利事业。黄万里先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 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生以下点击翻页

 黄万里1911年8月 20日出生于上海南市, 父亲是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黄万里自幼聪明淘气,父亲教育甚严, 但未对其苛责。

 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看重他的可爱诚挚与极强记忆力, 严加培养, 让他多背古文, 学写旧体诗,终使顽童知道发奋读书。黄万里老年时仍常感念他们的教化之功。

 黄万里文才很好,但遵照父亲提倡的职业教育的理念,1924年进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 1927年考上唐山交通大学,学习桥梁工程。

 中学、大学皆得名师指导,无论中文、 英文、 数学、 物理均获最优成绩, 为今后的深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万里大学毕业任见习工程师, 参加杭江铁路江山港桥建设。

 他勤于工作, 亲手制作桥梁的沉箱,并亲自打汽桩, 曾连守工地27小时。

 他还主动“为工人代管伙食工人代管伙食, 以保护从农人转来做工的可爱的农民不受工头的剥削”但他不满足于小试牛刀, 而是想得更远, 希望能到更高端的地方去学习充实自己。以保护从

 1931年、 汉水泛滥, 水淹武汉三镇一百天, 死亡七万人。

 黄万里那时在心痛同时就动过改学水利的念头。1933年黄河决口十几处, 人命财产损失无数。

 惨痛的现实使黄万里毅然放弃铁路桥梁工程师的职务, 出国改学水利。

 黄炎培多次对黄万里讲“中国有历史以来, 从来没有农民对不起统治者, 只有统治者对不起农民。

 ” 希望他将来好好报答农民。

 黄万里“改学水利, 以拯农为己志” 深得父亲赞许。父亲介绍黄万里去见当父亲介绍黄万里去见当时中国水利界重要人物许心武先生。

 许对黄说“全国水利工程师没有一个懂水文学的, 而不通水文等于未入水利之门。

 ” 许先生嘱咐黄万里要多学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水文学。

 1 933年黄万里参加庚款赴美留学考试被录取。1 934年初赴美留学, 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爱荷华大学和伊利诺大学, 不仅学了水利工程多门课,还学了气象学还学了气象学、 气候学、自然地理学(含地质学)

 、经济地理(欧洲地理、 欧洲交通)

 、 高等数学等,获土木工程硕士和水利工程博士。气候学

 黄万里在美学习期间“热忱地渴望寻求知识以解决江河洪流问题” 。他的博士论文《瞬时流率时程线学说》 首创了从暴雨推算洪流的方法, 引起业界注意, 直到19年后才有另一学者提出了相似的方法.一时轰动校园,为导师称赞。

 黄万里1934年黄万里和中国留学生在康奈儿大学校园里1934年康奈儿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1936年伊利渃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黄万里黄万里

 黄万里注重实践, 在美学习期间除在渃利斯大坝实习4个月 外,还自驾车4万5千英里, 实地考察美国各大水利工程。

 密西西比河1936年特大洪水后, 特地前去考察, 坐船直至出海口。这使他大开眼界, 领悟到水利工程造在河里, 水沙流动态使河床发生演变, 治水就不能孤立地以水论水, 以工程论工程。

 这一觉悟影响了他一生的治水理论。密西西比河1 936年特大洪水

 1937年春黄万里学成归国。

 船经日本,从横滨登船的乘客中有一位文静漂亮的小姐,令黄万里一见倾心。

 她就是辛亥革命著名元令黄万见倾她就是辛老丁惟汾的掌上明珠丁玉隽。

 同年11月 黄万里迎娶了丁玉隽, 从此在漫长的60多年的岁月 里他们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革命著名

 黄万里回国不久,抗日战争爆发, 他碾转到达四川历任四川水利局工程师、 测量队长、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长城工程公司经理。八载烽火八载烽火, 他走遍四川主要河流。

 妻子回忆起这段日子, 就是黄万里不停地出差, 没完没了的野外作业。

 这成为他们新婚生活的基本状态。他走遍

 长江上游部分河道和四川境内代表性支流, 他都亲自沿河实地考察过。考察金沙江时, 从昆明出发沿支流普渡河走到与金沙江交汇处, 再沿金沙江顺流而下。

 从昆明一路步行到重庆,边走边勘测水情, 历时三个月 之久。金沙江第一弯他曾6次步行勘测岷江、 乌江、 涪江、 嘉陵江, 行程三千公里。

 考察岷江时, 从河口一直到源头, 包括岷江的支流大渡河、 青衣江等, 几乎都走到了。

 在崇山峻岭和蜿蜒陡峭的河谷里, 对长江水系进行开拓性勘测, 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1938年夏, 正在全县勘测的黄万里得了痢疾, 在岷江换船时, 已精疲力竭的他一测的黄万得了痢疾, 在岷脚踏空, 掉到波涛汹涌的江水中, 幸被人救起, 才得以逃过一劫。就是表面平静的江面也暗藏杀机。

 黄万里的三个同事就是在看似平静的川江上工作时被卷入洪流中而丧命。这些经历使黄万里深刻认识到川江河床有大量可移动的多层卵石这样一个万万不可忽略的基本情况, 这成为他日后观察和思考川江水利和三峡工程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换船时,精疲力竭的他

 正是早年沿河步行三千公里的实地勘测, 使他开始形成水文地貌学的观点并对治理江河有了对治理江河有了一定的认识, 也对他晚年关于长江干流是否可以修高坝的思考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江

 老年时, 黄万里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写道:少作青衣江畔客,作青天名荥雅走多回,老来乐序斯江志,梦绕青衣江水隈。那段艰苦岁月 在他的心中竟是如此的诗情画意。

 抗战时期, 黄万里还在长江支流修建了小型水利灌溉工程、 为改善后方交通建造航道和桥梁工程。

 为解决经费问题, 组建长城工程公司为美国空军飞虎队修建机场、 营房、 公路等,既支持了抗战, 也改善了大家的生活。1942年四川三台, 黄万里在他主持的涪江柳林滩航道工程完工典礼上讲话

 抗战胜利后,一家人回到南京拍的照片抗战胜利后黄万里全家回到南京。

 由于对黄河上游规划急需水文勘测的干将,本已在黄委会和水利部任职的黄万里, 二话不说, 立即带全家奔赴被人们视为边远苦寒之地的甘肃任甘肃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 兼任水利部河西勘测设计总队队长。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 黄万里一到甘肃立即迅速组建甘肃省水利局及勘测总队, 拟定通盘计划, 制定各种章程。在全省建水文站, 全面考察和规划全省水利资源。

 他一贯重视职工培训, 每天早晨给水利局职工上半小时专业课。

 在甘肃短短两年多, 他整修水渠、 水库多处, 他四下河西走廊向西直达玉门四下河西走廊, 向西直达玉门、 安西、 敦煌, 坐驴车、骑马到达沙漠边缘不毛之地勘测地质水文, 从此与黄河结缘。至此他治水的基本风格已形成:

 依据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开发水利, 为我服务。安西敦煌坐驴车

 黄万里在甘肃工作的两年多时间是他一生从事水利工作的一个高峰, 也是他一生颇有华彩的阶段。

 他独当一面,作的个高峰, 也是他生颇有华彩的阶段。

 他独当从工程规划到资金运作,从运筹帷幄到施工操作, 从点将用兵到培训员工, 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遗憾的是他的这些才能在1949年以后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连与之共事的同事甚至他的孩子们也都不知晓。面,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黄万里响应党支援东北建设的号召, 携全家到达沈阳,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对新政权满怀热情想为国家大干一场的他, 由于太直率, 经常对总局工作提改进意见,导致领导不满, 长期不给他工作。

 他感到在东北已很难做事。

 于是1950年6月 辞职到唐山交大去任教了。

 这对于不到40而有14年工作经验的水利工程师来说是心有不甘而又无奈的。

 1953年全国高校调整,黄万里调到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 由此他在清华大学工作了近50年, 直至去世。到清华的头四年是他一生中较为平静的时期一生中较为平静的时期,也是学术上有所收获的4年。

 除了教学, 他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 出版了《洪流估算》 和《工程水文学》 两部著作。

 黄万里热爱生活富于情趣, 他擅长填词作诗, 喜欢旅游、 喜欢小狗、 喜欢拍照、 更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乐。1956年夏黄万里领到一些稿费, 特别高兴, 就带全家去青岛海滨度假。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千万年来它挟带着大量泥沙在下游冲积成约25万平方公里的平原, 养育了中华民族。但大量的泥沙也不断淤积, 造成决口、 改道,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解放后, 根治黄河, 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决口, 他立志学水利治黄河。

 47年在甘肃水利局长任上, 他已是黄委会委员,并对黄河中上游进行了全面的地质水文并对黄河中上游进行了全面的地质水文勘测。

 1950年8月 还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从此为黄河治理, 为三门峡大坝,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乃至被打成右派在艰苦的劳改中还念念不忘潜心研究和大声疾呼。黄万里一生的命运都和与他同姓的那条不到万里也有好几千里的黄河息息相关。当年他出国学习, 是因为33年黄河

 早在1955年周恩来主持的黄河规划第一次讨论会上, 黄万里就力排众议, 不同意苏联专家对三门峡水库的规划。1956年5月 黄万里向黄委会提出书面意见, 反复强调:

 三门峡筑坝后, 由于泥沙淤积, 下游的洪水危害将移到上游, 而出库清水又将急速冲刷下游堤防。

 针对三门峡筑坝已成全国人大决议的难以挽回的现实, 黄万里特别提出三门峡大坝一定要有刷沙出库的功能, 为日后泥沙大量淤积预作准备。

 1957年6月 水利部召开三门峡水利讨论会, 与会者有官员、 专家、 教授共70余人。

 除少数低坝派外, 只有黄万里一人与“主上派” 对垒, 孤身舌战。他以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他早年对黄河及周边环境的地质水文考察和勘测, 坚决反对在黄河建坝。他指出泥沙向下流是自然规律, 建坝拦沙让黄河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建坝破坏河沙自然运行, 在水库上游边缘淤积, 不等水库淤满, 今日下游的洪水, 他日就会在上游出现, 危及关中平原和西安; 而出库的清水将对下游河床和堤坝产生可怖的急剧冲刷, 防止它要费很大力量。

 争辩七天无效后,黄万里退而提出, 若一定要修此坝, 则建议勿堵塞六个排水洞, 以便将来可以设闸排沙。

 此点全体同意通过。就在这次讨论会就在这次讨论会进行到一半时, 黄万里被清华大学召回学校, 接受批判。与三门峡水库开工同时, 1957年暴风骤雨般的反右斗争横扫全国。点全体同意通过。但施工时苏联专家坚持按原设计把6个底孔都堵死了。

 黄万里在那个“一边倒” 的年代, 敢于坚持真理, 说真话道实情,不同意苏联专家的规划, 就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加之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感召下他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了散文《花丛小语》 。毛主席看到后说“这是什么毛主席看到后说话? ” 人民日报以毛的原话“什么话” 为栏目刊出黄万里的《花丛小语》 , 并连续发表批判文章, 同时对黄万里的治河理论和反对建三门峡水库的建议进行激烈批判。黄万里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右派。这是什么

 《花丛小语》 仅是一篇3000多字的短文, 它通过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

 马路翻浆、 节制生育政策的反复、 三门峡水库设计方案的确定等, 指出人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及政府决策民主化的必要性, 这不正是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吗? 黄万里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6岁的壮年, 他被剥夺了教书、 科研、 发表文章的权力。

 子女升学也由此受到影响。

 而他长年被下放劳改, 接受侮辱人格的批判, 还要递上一份份检查。

 面对强大的政治势力, 一介书生黄万里决不放弃自己的学术良知和对生民的关怀,他从未屈服过。当1958年校领导向他宣布划为右派的决定他宣布划为右派的决定时, 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伽利略被投进监狱, 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

 ”

 岁月 无情地年复一年地验证着黄万里的预言。1961年潼关以上黄河渭河大淤成灾, 倒塌农田80万亩, 一个县城被迫迁走。1966年库内泥沙已占库容44.4%, 水库已成死库,不得已在坝底炸开几个大孔排出泥沙。1972年洪水流沙距西安仅13公里, 古都危机重重。70年代不得不以每个1000万元的代价重新打开黄万里早年建议不要堵死的大坝排水洞。出库清水对下游河道严重侵蚀, 仅花园口至高村就有200平方公里滩地崩塌。

 ………毛泽东曾说, 不行就把它炸了!黄万里对此痛心疾首, 他为自己的预言不幸被言中而痛心, 他为多次被迫迁移的几十万百姓的苦难而痛心, 他为自己最终未能阻止建坝而自责。

 黄万里1958年被定为右派后就被送到密云水库劳改, 与民工同住干打垒的半地窖里, 同干繁重的体力劳动, 一到冬天就饥饿难忍。1960年大饥荒后才从水库撤回改为负责香山附近一撤回, 改为负责香山附近一个水文站的测量。

 他从一个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变成了政治上的贱民。在那艰苦的岁月 里, 他身虽获罪, 仍心忧天下。

 他一直没有忘记三门峡。

 1964年他再也不能坐视三门峡的灾难, 不顾个人安危, 向国家领导人上书。

 他直接写信给董必武力陈三门峡大坝淤积的严重性, 建议改建, 并附自己的两首诗《念黄河》 和《哀黄河》 。由于董老的认真由于董老的认真, 黄万里被水利部召见。

 黄按水利部要求用两个月 时间写就了《改修三门峡坝的原理与方法》 , 但最终未被采用。

 因为如果采纳, 无疑就是否定了当时的决策, 这会令水利官员们和不少专家深感脸上无光。黄万里被三年困难时期黄万里夫妇在清华宿舍院内种满了南瓜, 苦中有乐。

 黄万里多次说:我是水利专家, 我知道有问题, 不...

推荐访问:地质工程公司散文 地质 散文 工程公司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4 微胜文档网 www.beautyinvitation.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8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