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微胜文档网!

注册登陆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微胜文档网>心得体会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6篇

日期:2022-09-14 16:00:05 来源: 网友投稿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6篇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篇一:生态文明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速增长中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6篇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篇一:生态文明 建 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 态 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 实 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 速 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的 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 略 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 特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 布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 一 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 重 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 摆 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 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 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 发 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 相 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 联 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 。

 。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 然 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 自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 动 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 工 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 需 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 的 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 境 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 ” ”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 中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 的 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 生 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 良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 动 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 经 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 了 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 的 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 指 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 最 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 可 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 善 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 要 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 合 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 生 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 新 新

 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 至 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

 由 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 自 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 长 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 有 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 不 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 改 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 上 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 于 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 生 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 生 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 展 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 ,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 志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 地 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 ” ”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 出 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 式 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 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 度 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 大 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 影 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 愿 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 得 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 如 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 区 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 动 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 变 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 地 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 出 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 要 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 度 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 匹 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 强 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 是 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 坏 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 。

 。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 穷 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 态 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 , ,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 任 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 、 、廉价

 使用、粗放使用的局 面 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 阳 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 西 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 业 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 大 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 业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 , ,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 、 、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 业 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 的 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 生 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 生 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 色 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 加 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 源 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 开 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 探 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 进 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 种 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 X XX 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 制 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 了 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 对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 效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的 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

 。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 技 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 展 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 展 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 据 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 宜 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 关 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 所 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 优 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 基 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清 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 态 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 相 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 念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 ” ”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 济 济与

 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 结 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 要 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 生 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 程 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 产 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 产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 护 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 地 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 稀 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 要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 源 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 ,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 源 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 展 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 图 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 着 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 时 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 口 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 保 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

 一 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 展 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 方 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 境 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 再 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 位 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 一 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 之 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 地 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 些 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 现 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 会 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 模 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 政 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 保 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 色 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 擎 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

 生 态 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做 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的 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 发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 优 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 鄱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 , ,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 生 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 以 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 要 要内容的 6 大生态环境建设 工 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 为 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 6 大 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 水 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 西 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 建 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 三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 溉 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 、 、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 工 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 核 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 作 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亿元 。

 。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 增 增加电量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 ,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 张 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 等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 通 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和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 展 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 现 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 转 转向“地上”、从“黑色” 转 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 现 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 , ,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 中 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 率 率提高到%,设区城建区绿 化 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 第 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 , ,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 , ,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 蓬 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 展 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 发 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 了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 索 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 中 中保

 护”的路径,形成面向 未 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 经 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 业 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 总 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 结 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

 。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与 可 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建设 生 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为总 书 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 展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 国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 续 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 论 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 成 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以 把 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 自 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 环 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 共 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 载 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 的 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 费 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 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 源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 历 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 识 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 1972 年 6 6 月 5 日至 16 日联合国在 瑞 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 人 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 过 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 “ “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 代 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 环 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

 。

 第二次飞跃是 1992 年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巴西 里 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 境 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 一 一次把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 结 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 可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 类 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第三 次 次飞跃是 2002 年 8 月 2 6 6 日至 9 月 4 日在南非约翰 内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 界 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 名 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

 经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 保 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 必 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 确 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 类 类的繁荣。

 第四次飞跃是 今 今年 6 月 20 日至 22 日在 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 国 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 议 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 贫 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 “ “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 ” ”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 的 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 “ “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 续 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 在 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 制 制订新的行动”三大目标, 进 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 《 《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 会 会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 了 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 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 目 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 发 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 色 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 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 家 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 以 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 让 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 展 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 力力。温家宝总理率领中国政 府 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 题 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 发 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 表 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 道 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 的 的意愿和决

 心,全面阐述了 我 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 立 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 责 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 环 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 的的同时,也在国内根据新形 势 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 强 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2 0 0XX 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 次 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 中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 总 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持在 发 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 ,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 、 、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 护 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 学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 出 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 设 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 开 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第 七 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十 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 6个 方 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 新 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 , ,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 、 、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 步 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 , ,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 发 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 环 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 , ,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 作 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 明 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就 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 展 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 境 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 保 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 要 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 福 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 新 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 团 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 国 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 确 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 中 中的基础地位,就

 是要充分 发 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 。

 。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 表 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已 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 上 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 态 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 者 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 物 物减排任务。要坚决贯彻落 实 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 性 性工作,把结构减排放在更 加 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 减 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 染 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 炭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 污 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切实 发 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的 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 式绿色转型,通过环境影响 评 评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 过 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 步 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 康 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 加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 化 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 责 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 政 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 境 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 人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 境 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环境 保 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 环 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 ,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 垃 ...

篇二: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下面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卡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 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 1972 年 6 月 5 日至 16 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第二次飞跃是 2 年 6 月 3 日至 14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第三次飞跃是 20xx 年 8 月 26 日至 9 月 4 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

 第四次飞跃是今年 6 月 20 日至 22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制订新的行动计划三大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会成果文件。成果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温家宝率领中国 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意愿和决心,全面阐述了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的同时,也在国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20XX 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 政治局、国务院副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 6 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保人的核心

 价值取向,就是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

 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坚决贯彻落实 xx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五要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湿地,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六要研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 政绩考核。

 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了 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卡设生态文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新的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以 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是源于我们党对工业文明和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的反思。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历史上,一些古代文明因生态良好而兴盛,也有的文明因生态恶化而衰败。比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都是因为生态系统破坏而衰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 危机、环境危机、生态灾难。上世纪 50 年代,发生于英国的伦敦雾,1.2 万人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80 年代发生于印度的农药厂爆炸,2.5 万人直接丧生、55 万人间接致死,20 多万人永久残废。全世界每年有 0 万人因环境污染而丧生。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江河污染、大气灰霾、物种减少,环境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重经济轻环境、重增长轻保护的发展模式,让一些地方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结果是增长所得远远不够治理所出,当然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在吸收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通过对过去发展的认真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把握,着眼于破解人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二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积极回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完善。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的期盼和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到放心的食品、住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开着宝马车喝污水,这不是全面小康。所以,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就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三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正确把握和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创新。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经济、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主要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国民健康的名义,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构筑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只有加快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新趋向,参与和赢得国际竞争。同时, 环境也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能源年消耗量占到世界的 20%,煤炭消费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石油消费量一半以上要靠进口,单位 GDP 能耗是发达国家的四五倍。按照党的提出的到 20xx 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目标,如果继续采取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现有的 环境承载能力无法支持,未来的发展也将难以为继。所以,大量消耗 、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破解 环境的制约,全面增强环境竞争力,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党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 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基本要求。实践中,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价值观念上,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是自然之子。在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与自然对等思想,对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们的发展,既不能走向与自然对立,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始终以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使我们的发展能与自然和谐互惠,相得益彰。

 二是在指导方针上,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就是要提高 的综合利用率,以最小的 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优先就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保护是发展的基础,脱离环境保护抓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所以,必须通过保护环境优化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减少人为干预,给生态环境以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在实现路径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把经济增长从依靠 环境消耗,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节约 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的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四是在工作落实上,要坚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因而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达国家一二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集中显现。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通过系统的变革,坚持不懈地推进,推动我们的发展进入生态文明的美好时代,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作为中组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党的 xx 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后,国内第一本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正式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长期关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力所能及地作一些研究和促进工作。认真阅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之后,深受启发,收获良多。该书以 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 xx 大以来的重大方针政策,认真总结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系统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尤其是选取大量生动翔实的国内外和正反面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总结,来解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能减排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主要做法、经验和启示,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构思新颖,适合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阅读,是一部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教材。

 历史地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都是由 环境问题而引起的。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 环境约束问题进一步强化,客观上要求党和国家在执政方略上有新发展,在解决发展难题上有新思路,在实现协调发展上有新举措,于是一种人类文明转型和升华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开始正式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舞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卡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 的核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

篇三: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心得体会800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3 篇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2017 年 12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今天,在右玉县举行“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浙江安吉、河北塞罕坝林场、陕西延安、新疆阿克苏和山西右玉,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达成广泛共识,共同发表绿色宣言。

  一、践行“两山”理论不动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艰苦奋斗,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二、厚植绿水青山不懈怠,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与繁荣昌盛相连,荒芜与衰落贫穷搭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携手倡导、自觉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重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持续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着力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三、坚持绿色发展不松劲,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促共进、深度融合,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大地山川绿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

  四、推进共治共享不停步,营造绿色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让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共建生态文明,同绘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会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2

  我们所在的地球正遭到我们的破坏。如还不制止,继续毁灭美丽的家园,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倡导植树造林、低碳生活、节约用电等都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文明和美好。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筷子、多多植树、节约用水等等。

  自从我们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厂,这些工厂严重的向外排放那些污水,臭气从而破坏了那清澈的溪水,蓝色的天空,让鱼儿没了自己的家,让鸟儿没有了翱翔的天空。自从我们学会了造纸,造一次性用品,就不顾后果的砍伐森林,谁知道那些与我们一同生存的动物朋友们还无家可归……

  看看这些!这些就是我们对地球母亲的回报吗?这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所做作为进行反省呢!是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态度,应该有自己心中明确的选择,应该去改变这个被我们所破坏的环境!去保护这里的生态平衡,把原本属于它的色彩,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当然,我们虽然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个,是不可能做出那么多的发明去节约能源,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去种植森林,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种一棵小树,让一只小鸟有了它的家,我们可以不用一次性用品,让动物们有它的"家,我们可以少开一天的车,减少碳排

 放,让低碳的城市可以还小鸟一片遨游的蓝天!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行动虽然不能有很大的改变,可是如果每人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这样一来的改变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我们自己的力量虽小,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呢!所以我们只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说不定又一天能有所改变,只需从我做起就一定会有美丽的星球!

  生态文明会 心得体会 800 字 生态文明建设会 心得体会 3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

 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篇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三篇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 ?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 ?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 ?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

 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 ?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 ?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

 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 ?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 ?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 ?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 ? ?

 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

 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 ?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 ?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 ?

 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 ?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

 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习近平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频频以妙言隽语生动阐释。(新华网 5 月 17 日) ? ?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领导的批示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入脑入心、融入血液;进一步建立公开透明、程序严谨、制度完善、行为规范的运行机制,锻造执法严格、敢于负责、作风过硬的环保卫士。

 ? ?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部门联合执法监管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环境问题涉及

 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物,要实现可持续发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人人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坚决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 ?

 首先,要建立追责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其次,要增强环保意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通过标语、广播电视、微信平台等手段,结合精准扶贫、送法进乡村等活动,开展一系列保护生态的法治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最后,要加强联合执法。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等要加强联系,逐步实现对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案件的实时监督,打通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1000 字 ?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 7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与探索经验,对新时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

 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

 进理论和制度创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

 理论创新方面。第一,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们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第二,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三,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第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树立生态全球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观照世界未来,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 ?

 制度创新方面。第一,推进生态环保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建生态环境部,突出责任、提高效率。第二,创新领导干部责任机制。建立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和追责机制,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明

 确了 25 种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追责情形。。第三,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第四,破除唯 GDP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体系。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被纳入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

 ? ?

 牢牢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经验 ? ?

 一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每一阶段取得的任何积极成效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无论是对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研判、生态文明相关战略的制定实施,还是生态文明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出台,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党的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政治保证。

 ? ?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人民群众切身需求的积极回应。其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再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生态意识,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三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立足点。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来看,每一阶段的举措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建国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主要以治理水患、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问题凸显,因此在 1983 年,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 ?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我国生态文明 70年的建设历程中,法律法规不仅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也对人的行为起到了规范约束作用。长期以来,虽然政府、企业、市场主体以及民众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我国的环境治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环境监督不够严、处罚较轻,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配合等现象。因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 ?

篇五: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

 论述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西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载入党章和宪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六项原则”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为遵循。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述,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和系统认识论。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与物质基础,没有生态自然的宝贵财富,一切社会生产活动根本无法开展,其他一切人类财富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不仅是对文明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更彰显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远把握,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文明发展同自然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克服了工业文明的弊端,是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干部应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持续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运用新媒

 体等多种渠道,多角度全方面地讲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案例。促进并强化绿色行动,通过开展“生态日”“环保日”系列活动,打造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餐饮等举措,把生态价值观贯穿于生产、消费各方面全过程。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元对立的思维,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要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也要迈上新的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一些领域粗放发展等急功近利的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推动绿色产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推进实施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双轮驱动”,前

 者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再生资源能源开发等生态化产业,后者要重点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信息业+”“生态服务业+”赋能行动,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转型升级。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支撑。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激发环保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潜力,高校、科研院所着力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生态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三是强化重点区域带动。发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先试先行”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实验区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打造一批绿色产业发展示范性项目。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深厚的为民情怀。生态环境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的生态获得感才能够得以增强,生态福利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态环境需要”。近年来,我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生态获得感也得以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生态福利水平,需要突出重点领域。围绕影响民生的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压实压紧政府的管理责任,重点处理好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气、饮用水和土壤等领域的污染防治问题。推动集中连片石漠化综合治理。深化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强化重点管控,健全环境违法社会监督举报制度,建立群众有偿监督制度。强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质量的日常监控和预测预报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应急保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这一论述强调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指引我们从系统、全局和发展的眼光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当前一些地方之所以在环境治理方面依然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甚至存在“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

 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解决问题,没有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下和长远、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治理和修复,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进行综合保护与修复,不断增强生命共同体的协同力和活力。一是强化生态系统性保护和修复。抓紧抓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统筹做好绿色生态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二是强化全方位治理,健全山水林田湖草全流程监管体系,重点打通地上和地下、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一体化治理结构。三是优化生态治理机制,维护生态链条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确保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平衡和循环。

 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一论断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改革等重大基础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近期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为科学统筹谋划布局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制度安排。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要在继续强化顶层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推行排污许可制度等举措,不断细化制度设计,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水平。

 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绿色家园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随着全球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可持续发展任务更为紧迫,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在全球发展过程中愈加凸显。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全

 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探索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为“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一直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不断加强在绿色金融、可再生能源、绿色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探索区域环境合作和南南环境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大国之间的生态合作,促进平等对话,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努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继续强化国际合作,推进生态保护国际技术交流,统筹推进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生态建设,深化与亚欧其他国家的生态保护合作。

篇六: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小编语: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以下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制止,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 态 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行部署,体现了 我 我党的生谋远虑、高瞻远瞩,也为我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 方 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关 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 之 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下 。

 。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社会公众层面,在全区大 力 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决策管理层面 ,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项目审批建设中实行环保 “ “一票否决制”。从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着眼,将保税区打 造 造成适合商建、适合人居的生态文明品质之区。

 二是鼓 励 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经济健康 快 快速发展,又要毫不放松节能减排。以绿色、环保、

 低能 耗 耗为发展主流,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发 挥 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进一步向社会公共服务 事事业、新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转移。

 努 努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过度依 赖 赖资源环境的现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优化生态 环 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 没 没有未来。首先要改变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坚持预 防 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推进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 问 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 型 型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要健 全 全生态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据党的十 八 八大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 济 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推动 生 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体系 为 为指引,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民生工作方 面 面,继续实施政府节能补贴工程,大力发挥政府在生态文 明 明建设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加大监管力度 , ,有效遏制浪费资源现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 度 度和环境保护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破坏环境的单 位 位或行为人严惩不怠。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 的 的伟大工程,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 可 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继续实施,更关系到

 我们中华民族能 否 否延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 也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做出的积极回 应应。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 没 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

 因 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的必然要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 型 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 方 方式,让生态文明的观念落实到农村的企业、家庭和个人 。

 。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 方 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 资 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 态 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 济 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 明 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 产 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 及 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 的 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我国农村生 态 态环境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是 一 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大国,有 9 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 , ,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全国的绝 大 大多数乡镇没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60 多万个行政村 绝 绝大多数没有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发展 的的中心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地带,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环境保 护 护资源,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防止城市的环境污染以及 治 治理污染,但对广大农村的投入却少之又少。从城乡的环 境 境基础设施来看,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 集 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 城 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的形势,而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 乏 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事项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 垃 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 、 、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 部 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人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 塘 塘,污染水源,致使农村饮水型地方病多发。正是由于法 律 律的空缺及环境保护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农村生态环境恶 化 化现象愈演愈烈。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是农业生产的 基 基础,承担着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及社会保障的双 重 重职能,对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乃至全社会的稳定 和 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发展而 断 断绝子孙后路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屡见不鲜。而 且 且,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国家为了各种基础性建设还 会 会占用或将会占用大量的耕

 地;快速的城市化扩张急剧向 周 周边农村拓展占用耕地;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也会不可 避 避免的出现非农单位或设施占用耕地的情况,这些都会使 农 农村的耕地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工 业 业污染对农村生态破环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工 工业已经不仅仅在城市发展,工业污染逐渐侵入广大的农 村 村地区,城市的扩张也导致大量的污染转移到了农村,对 农 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给农民生活带来 巨巨大影响。1。城市污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农村扩散, 例 例如将固体垃圾拉到到农村堆放或填埋、有毒气体或烟尘 飘 飘落到农村、城市排出的污水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农村等。

 2 2。破坏性利用耕地。迫于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近几年来 不 不少农村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但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素 质 质低下、资金短缺、信息匮乏以及基础设施不健全等不利 因 因素的制约,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大部分是一些环境破坏严 重 重,资源消耗巨大的低附加值企业,比如矿山的开采及其 矿 矿渣就不仅污染周边农村环境,而且占用大量耕地,污染 耕 耕地,破坏生态系统。

 政府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政 府 府应当采取经济手段,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推进城 乡 乡之间的环境公平,以此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一方面, 当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和群体事件, 直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 和 和谐和稳定。因此,在加强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大生 态 态环境和资源的补偿赔偿力度,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显 得 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的 专 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由于过去几十年 中 中的城市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的, 为 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 护 护的经济政策,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的 的可持续发展。

 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探索农 村 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 径 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 农 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 农 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 教 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 的 的作用。农民自身生态意识的强弱对整个农村的生态文明 建 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 种 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 态 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 环 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 立 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 态 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 与 与生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要

 根据不同地区, 不 不同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教育。

 转变农 村 村经济增长方式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的首要 任 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和创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将生 态 态环境概念纳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中,控制污染, 保 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农村经济增长过程 具 具有“无污染、无公害、无损于子孙后代”的三无标准, 达达到有利于人类、生态和自然平衡,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 和 和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的长远 目 目标。这就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

 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农 业 业产业化经营,推行“生态家园”的复合经营模式,以及 建 建立健全清洁农业体系等都取得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 村 村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 村 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生 态 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 调 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 快 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 发 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 的 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 色 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

推荐访问: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 生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4 微胜文档网 www.beautyinvitation.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8562号-1